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是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在审美活动中,对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把握,更多是从感性形式方面进行的。换句话说,审美活动从直观感性形式出发,始终不脱离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直观表象和情感体验形式。
但由于美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所以审美活动又总是同时伴有一定的理性内容,会在理性层面上引发人们的深入思索。
只是与那种一般认识活动不同,审美活动中的理性内容并不以概念为中介,即不是以概念形式出现,而是以情感、想象为中介,以形象为载体。正由于这样,审美活动才得以保持着自由的独立品格。
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审美活动不同于人类其他活动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它根本上是一种整体性的,因而也就是以心灵感知和情感体验为表现的内在生命活动和独特精神活动。审美活动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充分的个性化特征。 审美活动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从根本上说,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在精神上的一种交流和对话,是一种符合人性尊严,也最能体现人的本真价值的自由的生命活动。 -------------------------------------------------------------------------------- 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审美是一种最具有个性化色彩的精神活动,他所建构的是一个具有独特生命一位的诗意世界,根本上是超越现实功能和物质需求的一种自由的心灵体验。 -------------------------------------------------------------------------------- 3.有限无功利性和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所谓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他还必须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他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 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所谓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他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所谓审美又具有他律性,即审美活动并不是一个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首先,审美活动从根本上受到物质实践的决定和制约,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着人的审美对象的范围,决定着艺术作品的物质媒介,也决定着人的审美需要与审美能力;其实,物质生产所达到的历史水准以及在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相互联系的特点,还会通过各种社会中介因素最终渗透到审美活动的具体内容中,并决定着审美的方向和水平;再次,各种审美形态的历史性生产和演变,实质上不过是人的现实境遇、生存状态以及思想追求在历史中不断发展的一种审美凝聚和反映。可以说,审美的自觉程度和广阔程度就是人不断丰富内在本性在现实中不断生成和在范围上不断扩大的一种人化的尺度。
审美活动作为人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在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中,按照“美的规律”来把握现实的一种自由的创造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