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一种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也是培养人们审美观念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兴趣,也是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它既能在潜意识和显意识中熏陶孩子们的心灵,又能让孩子们在舞蹈的同时得到自我肯定。希望在舞蹈课堂上,不仅能使孩子们的肢体更加协调,得到肌肉灵活性的训练,并能在情感和思维上有新的成长,促使孩子们身心共同发展。
一、训练目标
1、本学期的课堂应更加严格和系统,对于节奏感的把握是关键,着重提高孩子们对舞蹈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强调动作时与之相对应的面部表情,基本能够随“心”起舞,使孩子们的表演水平和整体素质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2、教授孩子用专业的舞蹈术语来表述舞蹈的意境和情绪,强调舞蹈的感觉、神韵。
3、对于课堂上的纪律更是要严加把控,仔细排练以达到教学目的。
二、训练内容及要求
1、基本功方面
由于先天及后天的原因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此应因材施教来提供不同的要求和训练内容。比如一些学生应加强训练基本功,提高训练难度和力度,重视训练的质量,进一步加强身体的柔韧性。而有些学生应该从基本功入手,进行基础的训练,如:基训地面练习和基训把杆练习,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提升气质,为接下来新舞蹈的学习打好基础。
2、舞蹈学习方面
本学期教学计划以民族舞蹈的学习为主:民族舞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较高要求, 身体的柔韧性以及协调性是不可或缺的,并且要有准确的节奏感、规范的动作,还要有基本的舞感和眼神以及面部表情,用心去舞蹈是关键。傣族舞蹈是本学期民族舞蹈课堂的重点,应当强化训练,从齐、快、准上下功夫,以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计划。
三、教学的重、难点及处理
1、重点:
(1)握傣族舞的基本动作、动律特点、风格。
(2)学会简单的舞蹈编排创编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2、难点:
(1)傣族舞蹈“三道湾”的体态造型(臂部、腰部讲求曲线美),身体的斜靠感,动作协调与韵律美。
(2)学会简单的舞蹈编排创编方法,培养创新新意识。
四、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观看舞蹈录像带,帮助学生寻找舞蹈感觉。
2、逐段示范、讲解动作,逐个辅导。
3、学生个人练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4、采用学生互帮、好学生示范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