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爱周,字国仁,1881年生于坡头博立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8年后,1899年法国强租广州湾(今湛江市),并在广州湾广辟港口码头和船舶所,并宣布广州湾为无税自由港;同时修筑与港口相连的公路,使港口经济扩张至云、贵、川及两广、湘南等内地。二三十年间,广州湾成为了繁荣的都市及西南的航运中心。青年时代的许爱周先生,目睹广州湾由农业自然经济转型为工商业社会的巨大变化,受时代潮流的影响,于是立志弃农从商。他从最先在村中经营的杂货店发展到在广州湾代理“德士古”汽油,继而又作多方面投资:在硇洲经营水产;在博立村开设榨油厂,优质的食用油远销至美国三藩市等地。
此时的广州湾已是粤、桂、滇三省货物运销的港口,城市日趋繁荣。爱周先生把握商机,与友人合股向政府投标赤坎海滩的填海工程,在新填的土地上兴建商店和住宅楼宇达40多间,并在赤坎中山二路兴建当时广州湾首座新型酒店“宝石大酒店”(即今天的红宝石)。年方三十的许爱周先生,20世纪的20年代,便已成为当时地产建筑界的名流及当地富商。
许爱周先生对赤坎的发展功不可没,他在海边街一带大规模围海填地,兴建楼宇,拉动了赤坎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他投资的酒店业和租赁业,促进了赤坎商业的繁荣;他带头捐资并积极协助建设的广州湾商会会馆,为当时赤坎乃至广州湾经济的有序发展作出了贡献。
20世纪30年代初,爱周先生在广州湾的经营正值鼎盛之时,毅然转营航运业,成立了“顺昌航业公司”。先后购进了“宝石”、“大宝星”、“大宝山”等数十艘货轮及租用巴拿马、挪威等货轮,此外还主持合资经营的“太平洋航业公司”、“泰丰航业公司”等四家公司,航线发展至越南、广州、上海一带,与之前经营这些航线的“招商局”及英商“怡和”、“太古”分庭抗礼,并由此奠定了爱周先生在航运业上的地位。
说起湛江市赤坎区的古建筑,一定要提一提坡头人许爱周。上世纪20年代初,传说靠卖花生油起家的许爱周,利用赚来的第一桶金,开始进军地产业。其中最大动作是向法国人申请到了填海权。记者翻阅资料,没法确切了解当时许爱周用了什么填海工艺。天道酬勤,数年后,许爱周终于填出了今天民主路、民权路、民生路等大片商业用地,并将海岸线推到了赤坎区的 鸭乸港以外。赤坎早期填海工程,是湛江造城运动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学毕业后,随父经商,创立“福泰号”,专营花生油等粮油杂货。 在吴川、赤坎、霞山、硇洲等地再开设“仁和号”、“广宏泰”、“天元号”等店号。在香港开设有“广宏泰”,从事外国货进口业务,货品包括花生油、煤油、水产等,成为当年的富商。【宝石大酒店旧址,现在已成商业步行街,为许爱周投资兴建,当时非常有名】
在1920年代,许爱周开始发展地产,在赤坎区填海获得土地。1930年代,发展酒店业及工商住宅物业,又获利。 之后,更成“立顺昌航业公司”,发展中国沿海及内河运输,与当时的外商比高低。
在中日战争时期,由于法国、日本的外交关系,令许爱周以广州湾为基地的航运业务更盛。 及后他合伙经营的大安航业公司、太平航业公司、泰丰航业公司及广利航业公司等,大举购置轮船,商船远至东南亚等地,名世人称为“航运界巨子”。 1949年,在香港成立“仁兴矿务公司”。1952年,在香港注册有“顺昌航业有限公司”。1957年兴友人合资创立中建企业有限公司,购入位于皇后大道中的香港大酒店原址,建成中建大厦。及后又建有中环附近的亚细亚行,成为香港著名地产发展商之一。
1966年许爱周逝世。 其家人许士芬捐资香港大学,立许爱周科学馆纪念其父许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