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个“不孝”是指什么?

猛蹬1987
2025-03-21 05:08:3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大多数时候,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性格时,我们首先要看的是他对父母的态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这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多人以为是说最大的不孝顺就是没能为家族续上香火,传宗接代。但事实是什么呢?先秦时期,认为的不孝有三可能是:生不敬孝,一不孝也;死不礼葬,二不孝也;无后绝祀,三不孝也!。

也就是说,父母在世时不尊敬父母,这是不孝。父母去世的时候,不给父母准备葬礼,这是二不孝,要知道,古人视死如生的,第三是无后绝祀,没有后代,祭祀停了这也是不孝,还是最大的不孝。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而到了孟子时代,儒家思想已经开始反思,对于这种情况,孟子的儒家思想认为这就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即不孝。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意是家庭已经贫穷,父母越来越老,但孩子们仍然没有进步。不去谋取一官半职获得俸禄来供养父母,这也是不孝顺啊。父母双亲年老以后,就会把期望放在下一代身上,承欢膝下,享受天伦之乐是晚年最幸福的事,相反,老年孤苦,家族后继无人,内心的辛酸可想而知了。

现代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孝道意味着花更多的时间和父母在一起,即使家庭经济衰退。毕竟在现在这个社会,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在父母眼中,只要儿女陪在自己身边,可能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吧。

回答2: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里面的“不孝”到底有哪三种呢?

回答3:

不赡养父母和没有自立的本事这是另外两个不孝,父母老了要照顾父母,长大了要自己独立。

回答4:

一个是父母在的时候不好好孝敬父母,另一个是父母死去后不好好的厚葬父母。

回答5:

这三个不孝指的是生不敬孝,一不孝也;死不礼葬,二不孝也;无后绝祀,三不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