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急!!用宏观经济学原理讨论我国政府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2025-05-24 07:09:4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三重含义

  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要提高投资效率,使投资更好地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使投资资金更多地流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如“三农”、节能环保、保障性住房、自主创新高科技等行业 ] 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这是货币政策性质和货币政策调控方向的重大转变。这种转变,是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冲击的明智之举,是有效提振内需、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的重要举措,是防止经济大幅下滑、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力保证。 在我看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至少包括三重含义:其一,这是“适度扩张”而非“完全扩张”的货币政策。两种政策的区别不仅在于扩张程度的差异,还在于其各自运用时所面对的宏观经济态势的不同。完全扩张型货币政策通常在经济发生危机或经济萧条时采用。作为一种“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其实施目的在于缩短经济危机或经济萧条的时间过程,拉动经济复苏;适度扩张型货币政策则适用于经济显著减速或即将进入下降周期的经济环境,实施目的在于维护经济增长的动力,遏制经济下滑,确保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很显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选择,与我国现实的宏观经济态势是吻合的。 其二,这种政策无论是在质的规定上,还是在“量”的变化上,都有别于从紧的货币政策。质的规定自不待言,“量”的变化也是如此。尽管没有一个可以用来衡量“适度”的、公认的、统一的标准,但体现货币政策能量和实施程度的一些宏观金融变量指标,如贷款增量、贷款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的总体水平,应明显高于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时期。 其三,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如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存款准备金比率一类的货币政策工具都应该是放松的,尽管它们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作用程度会有差别。以扩张信贷规模和降息为主基调的信贷政策与利率政策,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承担着主要角色,而汇率政策的作用也不应低估。面对我国出口下滑导致外部需求明显萎缩的情况,应改变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加大人民币汇率向下浮动的幅度。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拉动内需,确保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从投资需求看,实施这种政策一方面有利于增加企业投资资金的可得性,扩大投资资金来源,增强企业的投资能力;另一方面,会调低利率总水平,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这两方面归结到一起,是有利于刺激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的投资热情,扩大投资需求。但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要提高投资效率,使投资更好地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使投资资金更多地流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如“三农”、节能环保、保障性住房、自主创新高科技等行业。应改善投资环境,消除行业和市场壁垒,给民营资本以“国民待遇”,使其能够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公平参与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资。对某些总量型的货币政策措施,应赋予其结构调控功能。仅以央行作为经常性政策调控工具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为例。应改变“一刀切”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所在地区、金融资源相对贫乏的经济落后地区,可实行相对较低的存款准备金比率。这样做,既可以增强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有利于促进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消费主要受劳动者收入制约,因而货币政策刺激消费需求的作用有限。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货币政策作用的支点,应是强化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结算等方面的金融支持,促进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拉动消费。同时,货币政策应和产业政策、收入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密切协调配合,形成拉动消费需求的合力。

回答2:

随着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金融风暴席卷全球。
为了摆脱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稳步发展,我国政府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它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货币供给增加时,利息率会下降,取得信贷更为容易。中央银行主要运用调整再贴现率,变动法定准备率,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来变动货币总需求。比如近几年我国连续调低存贷款利率,对于居民来说,存款利息下降,他们更愿意把钱用来消费而不是存入银行。对于企业来说,贷款利率下降,他们为贷款支付的成本下降,刺激了企业贷款投资。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会带动生产,国民收入增长,经济发展。
总之,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来对抗金融危机。

回答3:

很简单。此问题单纯用经济学是无法解决的。必须是用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讨论。经济必须服从政治的需要,所谓宏观调控,便是政治需要,就这么简单。

回答4:

无论我国如何发展!中国要健康的成长,成就另一个经济奇迹;但,必须要实现软着陆!

回答5:

所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理解为适量地往社会中注入一些货币。(就是人民币。)这会导致总需求增加。

由于短期总供给富有一定弹性,所以总需求的增加会在短期导致实际的劳务、商品量的增加,这两者的增加又意味着劳动力需求增加——所导致的结果是更少的失业和更高的工资。

但这并非是无成本的,也不是长久之计——商品、劳务增加的同时,两者的价格最终也会增高,而最终增高的价格,会重新调整短期内因总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劳务与商品需求——因此在长期中,失业并没有减少,但是通货膨胀的产生会因为这一次的刺激而无法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