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大学要改校名,最失败的改名是哪个

2025-05-21 22:59:0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我觉得可能是一种标准化吧,大家都用一样的后缀可以防止错字,以前有的叫“大学”有的叫“学校”很容易叫错掉。另外,也是为了等级对齐,比如以前叫XX学院,实际上是对外独立的机构,却很容易被认为是某个大学的下级单位。不仅大学,中学也是如此。小学好像一直就叫小学,就没必要改了。因为有了小学、中学,上面一级叫大学就会更顺口。
然后以下是附加的可能性:“大学”一词取自《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叫“大学”表示学生已经基本明白事理常识,将要参加工作了。而以前叫“学校”,“学院”的没有这个深度,自然大学都向有深度的看齐,改叫“大学”了。
另外一种情况不是改的后缀,而是改名称的。一般是因为觉得自己学校以前的名字很挫、太难听了,不好做宣传才改的。也有因为公立学校更换了一任负责人,新负责人想做点政绩,顺便当新名字的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改名字也是一种手段。改名字的话,一定会被写进校史的,这样校长的名字也会写进去。

回答2:

近年来高校更名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名号从县市地名到“省”、“华东”、“中国”,地方院校不再“偏居一隅”。二是从学校到学院再到大学,高校层次不断升级。三是用“科技”、“理工”等热门词取代“农业”、“纺织”等传统行业,综合性越来越强。
突出地域性、追求“高大上”是大学改名的普遍原因。“名字是符号,一个好的名字反映校园精神、办学理念,尤其是现在大学排名竞争激烈,一个好的名字能吸引生源,获得更多的拨款。”大多数学校改名改得都比较成功。“比如莱阳农学院改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后,生源很火,学校名气越来越大。”当然也有一些改得不太成功。“有的学校改名改得让多年累积的品牌和符号消失了,还不如不改。”
据了解,有的重点大学改完后的校名看起来更像民办学校。比如无锡轻工大学与两所学院合并后组建的江南大学、地处上海的中国纺织大学改名东华大学。最著名的失败案例就是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改名长安大学,使该校声望一落千丈。
“口碑、大师、教学科研、人文环境等招生优势不是一朝一夕能积累起来的,而一个学校从申报新校名到审批一两年时间就够了,因此改名成了最快捷的方式。”一位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