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造反为什么有正当性?

2025-05-23 16:48:3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关于君主继承顺序的问题,虽然春秋的说法是有嫡子立嫡子,无嫡子立长子,但这只是孔子的想法,并没有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成为定制,很多时候都带有随意性,也就是看在任的君主喜欢谁就选择以谁为继承人。

比如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就没有按照嫡长子继承的规则,以扶苏为继承人,而是选择了以他更喜欢的胡亥为继承人,也就是秦二世。如果他有意以扶苏为继承人,那么他就不会选择让复苏和蒙恬一起去监修长城,远离自己,而会带在身边。而最后赵高、李斯之所以能够拥立胡亥,最主要的原因也是胡亥离得比较近。

汉高祖刘邦则选择了以他和吕后的儿子汉惠帝刘盈为继承人。而在周勃等人铲除吕氏势力后,选择皇位接班人的时候,也没有按照嫡长子的规则,而是选择拥立了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甚至都不得高祖宠爱的代王,名义上是代王是当时还在世的高祖的儿子中最年长的,而且也是最贤明的。

到东汉末年的时候,汉灵帝在选择太子的时候,虽然以嫡长子的规则来说,何皇后的少帝辩更合适,但因为董太后支持陈留王刘协,所以汉灵帝始终没有确定太子。汉灵帝死后,何皇后才在宦官和何进的支持下,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帝,也就是少帝辩。

三国时期,也同样出现了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既不选择长子,也不选择嫡子,而选择自己喜欢的儿子的情况,而且是三国时期选择继承人的主流。比如袁绍选择了小儿子袁尚,刘表选择了小儿子刘琮,刘焉的小儿子刘璋也是在下属的拥护下继任为益州牧。

曹操一开始也没有决心立曹丕为继承人,曾考虑过的继承人包括曹植、曹冲,甚至曹操死后,曹彰认为自己也有资格继承魏王王位。孙权更是纵容太子孙登和鲁王孙霸相互斗争,最后只能选择了小儿子孙亮继承帝位。反而是刘备,几乎完全没有犹豫过,就选择了以自己最年长的儿子刘禅为继承人。曹丕也曾经有过废掉曹?保?砹⑻?拥囊馔肌?/p>

到了唐朝,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夺储的激烈斗争,唐太宗更是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从而获得了太子的位置。在唐太宗时期,同样出现了太子承乾一度失宠,而魏王泰一度严重威胁太子地位的情况,从而导致承乾冒险试图效仿太宗,发动宫廷政变,比太宗禅位给他。而最后,太宗又同时废黜了太子承乾和魏王泰,而选择了小儿子晋王治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

在已经选定了太子作为继承人的情况下,如果太子先死了,在元朝之前,一般的做法就是在剩下的儿子里再选,而不会直接让自己的孙子做继承人。

一直到元世祖忽必烈,才第一次在太子去世后,直接以太子的儿子为皇太孙,也就是继承人的情况。忽必烈本来选择的太子是他的儿子真金,但是真金先他而死,但忽必烈也没有考虑其他儿子,就直接立真金的儿子铁穆耳为皇太孙,也就是继承人。

明朝是第一个明确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的朝代。朱元璋在称吴王之后,就立长子朱标为世子,称帝后也是很快就确立朱标为太子,并没有考虑过其他人。按照朱元璋确定的继承规则和顺序,如果在朱元璋去世前,朱标就去世了,那么就应该依次选择剩下的儿子中最年长的。这也就是嘉靖帝继位时所说的“伦序当立”的意思。

但朱元璋却自己破坏了这个规则。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朱标就已经去世了。如果按照朱元璋之前确定的继承规则,接下来应当依次是秦王、周王、晋王这几个和朱标一样,都是马皇后所产的嫡子,他们既是长子,也是嫡子。朱元璋本人在皇帝中算是长寿的,到他去世的时候,这几个儿子都去世了,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是轮到燕王朱棣了。但朱元璋却没有让朱棣当太子,反而是跳过自己的儿子,以朱标的儿子朱允?晌??铩?/p>

所以,朱棣后来起兵造反,攻破南京,登上帝位,并不是完全非法的,而是有自己的正当理由的。因为朱元璋去世的时候,他是朱元璋还在世的儿子中最年长的。所以,从他的角度来说,本来就应该让他当皇帝,而不应该跳过他,直接传到朱允?伞?/p>

朱棣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仁宗朱高炽是朱元璋还在的时候,就选定的燕王世子,也就是说,燕王的继承人也是朱元璋指定的,而不是朱棣自己选择的。朱棣本人更喜欢性格更像他的朱高煦,一直想立高煦为太子。高煦也一直在朱棣面前说高炽的坏话,想让朱棣改立自己为太子。但朱棣很喜欢高煦的儿子瞻基,也就是后来的宣宗,所以,他最后还是没有改立高煦,但却在高炽还在的情况下,就指定瞻基为皇太孙。

选择并指定接班人是君主的一项当然权力,即便是有祖制之类的继承规则,任何君主都会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更喜欢、更满意的人为接班人。成祖在太子还健在的情况下,就隔代为太子指定接班人,这既是他作为君主对太子将来的君主权力的限制和干预,也是公开表明自己对太子的不满意。

所以说,指定隔代的继承人直接继承自己的权力,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比较高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剥夺了那些本来按照规则,更有资格继承的人的机会,他们当然是心存不满的。而在出现这种情况后,臣下当然也很容易因为各自的利益或者是想法不同,在隔代的继承人和按规则应当继承的人之间选边站队,从而导致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