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鸫吧。
乌鸫全身黑色,仅鸟喙和眼圈为金黄色,而且它们通常用植物混合泥土修筑碗状巢。
乌鸫(学名:Turdus merula)是鸫科鸫属的鸟类,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和中国,常栖于林区外围、小镇和乡村边缘、甚至瓜地、亦见于平野、园圃、乔木上以及有时在垃圾堆和厕所附近觅食。是杂食性鸟类,食物包括昆虫、蚯蚓、种子和浆果。雄性的乌鸫除了黄色的眼圏和喙外,全身都是黑色。雌性和初生的乌鸫没有黄色的眼圏,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乌鸫是瑞典国鸟。
中文名称: 乌鸫
外文名称: Eurasian Blackbird, Blackbird, Common Blackbird
别称: 百舌、反舌、中国黑鸫、黑鸫、乌鸪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鸫科
属: 鸫属
拉丁学名: Eurasian Thrush
命名时间: Linnaeus, 1758
[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乌鸫(图2)乌鸫身长24- 25 cm,翼展34-38.5 cm,体重80 -110 g,寿命16 年。[1]雄鸟全身大致黑色,上体包括两翅和尾羽是黑色。下体黑褐,色稍淡,颏缀以棕色羽缘,喉亦微染棕色。嘴黄,眼珠呈橘黄色,羽毛不易脱落,脚近黑色。嘴及眼周橙黄色。雌鸟较雄鸟色淡,喉、胸有暗色纵纹。[2]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中国为长江口至天山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留鸟,在海南为冬候鸟。种群数量较多。[2]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栖息于林地、村镇边缘,平原草地或园圃间,常结小群在地面上奔驰,亦常至垃圾堆及厕所等处找食。栖落树枝前常发出急促的“吱、吱”短叫声,歌声嚎亮动听,并善仿其他鸟鸣。胆小,眼尖,对外界反应灵敏。主食各种昆虫幼虫、蚂蚁、淡水螺、蟑螂等,也吃樟籽(食后将籽核吐出)、榕果等果实,以及杂草种子等植物。[2]
[编辑本段]生长繁殖
)4~7月繁殖,巢大都营于乔木的枝梢上或树木主干分支处、距地面约3米,棕榈叶柄间等处筑碗状巢,以枝条、枯草、松针等混泥筑成深杯状。每窝产卵4-6枚,淡蓝灰色或近白色,缀以赭褐色斑点,由雌鸟孵化。
乌鸫 每窝5个蛋,必须的
鸽子大小的是八哥,如果小一点的就是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