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大学生与当代大学生有何异同?

2025-05-24 09:59:0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新文化运动之于当代大学生
发生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的思想启蒙运动,以其对封建主义的猛烈批判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大力引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打上深深的烙印,成为一座丰碑。而透过新文化运动,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有能从中学到什么呢,我们应该汲取它的什么而又放弃什么?
在这场中西文化问题的论争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批判旧思想、旧文化,主流无疑是正确的,体现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而杜亚泉等保守派站在对立面加以反对,维护儒家的文化传统,从根本上是错误的,是逆潮流而动的。在保留我们正确的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接受正确的新式的思想、新式的文化,利用这些正确的思想与文化来进一步发展我们的中华文化,是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精髓得到进一步升华。这就要求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去承担起这个责任,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尝试新思想的同时不要忘了我们原有的文化的精髓,将那些新思想中可圈可点的融入到我们的中华文化当中去,是中华文化得到长远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和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性,但忽视甚至否认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杜亚泉等人看到了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但忽视甚至否认文化的世代性和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性。这都是缺乏科学的分析态度。现金的文化传承落到了我们年轻一代的大学生身上,我们就是从先辈的身上汲取他们能接受新文化的态度,吸取他们要完全放弃传统文化的思想,汲取新文化中好的思想,将其完美的结合到我们的中华文化当中去,为我们的中华文明进一步发扬光大做好准备。
冲突传统礼教的束缚,倡导女性的解放,是新文化运动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它号召中国妇女自身要树立起“自立”的观念,摆脱那种“依赖”的性质,学会自立。当代的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他们还是在依赖者自己的父母,不能自立。而我们要做的是让我们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一致,不要总是依赖于其他人,要学会自立自强,原来在家里娇生惯养,总是被父母照顾的无微不至,而成年后的我们要学会独立,要意识到我们应该去体贴一下我们的父母了,做到我们应尽的义务。
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指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主张用“科学”这味药医治思想上迷信、愚昧、不改现状、不思变革的病。胡适主张要介绍科学的方法,鼓吹科学精神,介绍杜威的实验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现今的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创新的精神,总是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已经过多,对知识渴求的欲望很不强烈,更不敢提出什么假设,更不会付诸行动去实践。我们现在缺乏的就是敢于提出大胆的假设,并去求证它的精神。而我们要通过新文化运动了解这种精神的重要性,不断地使自己在这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毕业后为国家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但是新文化运动有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运动的倡导者护士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新文化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那些只是分子没有考虑到大众的思想,只是自己对那些新引进的思想产生一定的想法,在自己的圈子里进行讨论。从他们的这种做法中,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当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时,要结合实际,结合大家对其进行研究,不要一味的自己在那里闷头研究,将其能融入到群众中去。
新文化的某些领导人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认为中国文化一切皆坏,西方文化一切皆好。例如,钱玄同为了反孔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还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这种绝对化、简单化的态度,从思想方法上说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从实践上说,则是脱离实际,不能解决批判继承和吸收的问题。他的这种思想完全抛弃了中国的文化,将中国完全西化。这无异于是对中国人得彻底“洗脑”。我们的中华当然有其糟粕,但是不能因为她的那一点点的糟粕而完全抛弃她。留下来的中华文化可以说是比较精华的,我们要做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这又联想到了当代的大学生。我们现在是在赶潮流,现在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们赶的是什么潮流,而对于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又了解多少!我们出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写字都是用电脑,如果再用笔,不是不会就是写错字,连如此简单的事情都被我们给忘在脑后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理应承担起继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对我们的文明承担起责任。
李大钊强调,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什么用处的;偏向之上的“主义”是很危险的。“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子了。当代的大学生有几个没有很大的理想,可是又有几个是真正的付诸行动去实现了。他们在家和父母说我毕业后要达到多高多高的目标,可是真正毕业后还是有那么多人拿不到毕业证,拿不到学位证。那之前说的那些话和纸上谈兵又有什么区别。当代大学生缺乏的是勤劳,只要一个大学生勤劳了,那么他的理想很容易就会实现。而我们大学生要做的是摆脱那懒惰的神情,拿出自己真正的实力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将来能给自己的父母一个满意的答复。 在新文化运动中,把全副精力贯注到研究问题上去,在研究问题里面做点输入学理的事,或用学理来解决问题的意义,或从学理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决不可把一切学理都看做天经地义的东西。而在现今,又有几个大学生能学以灌用,没有批判的精神,只是一味的去接受。他不去深刻的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我们应该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掘这样的思维方法,不要一味的去接受,要学会去问为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首先,他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非孔学之小,实国学范围之大也”。其次,他们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李大钊说“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足以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再次,他们也没有把孔子说得一无是处。陈独秀就说过“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这样的话。他们批判孔学,是为了指明它在根本上已经不适于现代生活,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的地位,从而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以求得“真实合理的信仰”。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创新的精神,不要一味的去接受,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此来丰富我们的思想,丰富我们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