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亚健康状态在人群中不断蔓延。世界银行针对中国慢性病做的调查数据称,在今后的20年,4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的发病人数会增长三倍......
如何管理自己的健康?核心内容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患于未然。中医有一种理念叫做“治未病”,其意义在于未病先防,疾病防变,病后防复,意思就是在没有得病的时候先进行预防,得病后防止发生病变,在治疗好疾病后防止复发。
治未病,就是针对健康、亚健康人群、疾病初愈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运用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辨证等方法,了解您的体质状况,根据医学体检结果,针对每个人的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生活习惯,排查危害健康的因素,为您量身订制全面、深入的健康调养计划,指导您的利用饮食起居、情志调理、运动疗法及中草药等健康干预措施,调养体质,调理身体阴阳气血等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少生病、不生病,纵使得病也能尽快痊愈,真正的实现未病先防。
“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中医最高境界是“治未病”,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强调自愈能力。
如何未病先防,中医提出“天人相应”的医学观点,因时、因地、因人地进行针对性治疗,运用中药、膏方、灸法等中医综合疗法调理各种亚健康状态。
事物会经历从无到有的阶段,疾病也是一样的,既然知道疾病的发展趋势,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治未病的意义
1、逐渐形成维护健康的意识和观念
无论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或欲病施治、防微杜渐,还是已病早治,防止传变及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其核心是无病早防,欲病早治。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逐渐形成维护健康的意识和观念。
2、敦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随着医学的发展而逐渐深入。当前“疾病医学”逐渐向“健康医学”转变,医学注意的对象也将从“已病人群”逐渐向“未病人群”扩展,对待疾病的策略从“有病求医”向着“预防为主”转变,医学干预的切入点逐渐前移。
而环境污染、生活快节奏、不良生活习惯使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呼吸系统、代谢紊乱等现代病种已成为健康的最大杀手,这类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
以自我保健为中心的养生法则告诉我们:防病于未然,治病于初始阶段,是治未病理论的精髓。可以说“治未病”对于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发挥着主导性作用。
3、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
国民健康对社会的意义,不仅是提供发展基础、健康问题的解决,也能促进经济增长。对于单个患者,可以通过提高健康水平,增加一个个体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时限与数量,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还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治疗花费,节省大量的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