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的种类确实很多,所以失活,中毒的现象和原因也不一样!
说实话,你这个课题大了点。
关于你的实验
给你的建议:
1,催化剂研究的实验条件要求很高的(尤其是一些微观的研究),一般的高中实验室肯定没那个条件,所以你只有通过直观的反应结果,来证实催化剂的失活状况,以此来作为一个催化剂活性评价的标准;
2,缩小课题的范围,具体到某一类催化剂的一类反应(你熟悉的一些反应过程);
3,一般来讲固体催化剂的失活原因一般分为中毒(有毒物质(如硫中毒)对催化剂的毒化)、烧结和热失活(温度过高会产生催化剂的烧结失活现象)、结焦和堵塞三大类(催化剂孔道影响反应在催化剂表面的扩散和吸附)。
4.你可以结合上面说的催化剂失活原因,设计相应的过程,通过与未经历失活过程的催化剂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其实也就是一个验证催化剂失活的过程);
5,最后通过数据得出结论(比如说某些操作,某些反应条件会导致催化剂失活)。
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借阅一些关于催化反应的书(《催化原理》很基础),你能读懂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有机化学,相信你的水平哈!
祝你成功!
催化剂活性及中毒研究课题比较大,建议你缩小题目,以便早日取得成果。具体建议如下:
研究课题: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催化剂研究
研究目的:探索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催化剂种类、效果
研究方法:实验法
研究过程:
1、称取四份4.8克的氯酸钾,分别加入2克二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钙,采用同样的温度加热,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记录收集到一瓶(250毫升)氧气需要的时间。记录。
2、称取3份4.8克的氯酸钾,分别加入3克、2克、1克、0.5克二氧化锰,采用同样的温度加热,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记录收集到一瓶(250毫升)氧气需要的时间。记录。
3、量取6%的双氧水20毫升4份,分别加入2克二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钙,采用同样的温度,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记录收集到一瓶(250毫升)氧气需要的时间。记录。
4、量取6%的双氧水20毫升4份,分别加入3克、2克、1克、0.5克二氧化锰,采用同样的温度,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记录收集到一瓶(250毫升)氧气需要的时间。记录。
分析: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哪些物质对氯酸钾和双氧水分解有催化作用,催化剂多少的影响等。最后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