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与光之教堂
摘要:安藤忠雄作为当今建筑界举足轻重的建筑师,并且以独特的成长经历和独特的安氏建筑设计手法行走于建筑界。本文以建筑师安藤忠雄以及其设计思想为开端,通过建筑形体,建筑材料,内部装饰和光线的运用来分析光之教堂。、
关键词:安藤忠雄,光之教堂,建筑形体,材料,装饰,光线,“光”十字架
1安藤忠雄其人与其设计思想
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筑师,1941年生于日本大阪。安藤忠雄是建筑界的一个自学成才的英雄。他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建筑学教育,却几乎包揽了包括普利兹克建筑奖在内的所有国际级大奖。自学成才的安特忠雄以独树一帜的设计手法影响着世界建筑界,他18岁环游日本,21岁环游世界,以刻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着世人,最终成为了世界级建筑大师。正是这些独特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安藤忠雄的建筑,他的建筑没有约束,没有功利和商业,使他善于从文化的本源去寻找和思考事物的来由,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一个建筑师对建筑直接而单纯的领悟。
安藤忠雄的设计把东方人的文化演绎的淋漓尽致,他的作品透露出一种宁静和神秘,触动着人们的五感。他的建筑给人们一种“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感觉。安藤忠雄用清水混凝土这种最朴素的建筑材料,用圆和方这种最原始的图形,善用风,光和水等大自然的元素,甚至在有些建筑作品中利用了时间,使他的建筑
1/6
作品超越了三维走向了四维,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和思考,正式这些简单而原始的元素使得安藤忠雄的建筑避免了一切不必要的修饰,用充满变化的建筑空间诠释建筑的本质和建筑与人与自然三者间的关系。安藤忠雄的建筑让人们记得自己原本应该怎样生活,人是生命而不是机器,人是大自然生物链之中的一环,人应该改造自然,但是更重要的是尊重自然,怎样与自然和谐共生。 2,作品分析
2.1作品背景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之一,是安藤忠雄上世纪80年代末的杰作,获得了由罗马教皇颁发的二十世纪最佳教堂奖。光之教堂如安藤忠雄其他的设计作品一样,魅力从来不在外部而在于内部空间。朗香教堂如果给人们带来的是宁静与神秘那么光之教堂给人们的感觉则是对心灵强烈的震撼。著名画家吴冠中在巴黎美术学院的导师苏弗尔皮曾说:“艺术分两种,一种是小路艺术,另一种是大路艺术,小路艺术阅人耳目,大路艺术震撼人心。”我想安腾忠雄的光之教堂就属于大路艺术吧。
1987年,项目委托人宫本对安藤忠雄说:“我们认为,作为建筑家,你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可是作为条件,我们没有很多的钱,所以这也是我们请你来设计的理由。”这是一个小教会只有50名成员,设计资金非常困难,他们十五年来都在这个非常简陋的小教堂中举行活动,很希望能有一个崭新的教堂。虽然条件苛刻,但是安藤忠雄非常爱挑战这种带不来多少收益的小项目,他职业生涯至今为止每年都会
2/6
做一到两个类似光之教堂的小型非商业建筑项目。新教堂的地点在大阪府茨木市北春日丘,旧时的万国博览会场的附近,有据可查,设计费用为3000万日元。
2.2建筑的形体与建筑材料
光之教堂的建筑形体是一个标准的长方形和一道与长方形箱体结构成十五度角的斜墙组成,墙体斜切长方体。这道独立的斜墙把空间分隔成礼拜堂和入口。光之教堂位置距离街道很近,为了使教堂远离喧嚣,如果开窗必须在靠近内院的墙体和西面墙体上开洞,斜墙阻挡了直射的光线,形成了对光线的弱化和反射光,这样就不但解决了建筑开窗问题还为建筑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这道墙的出现隔离了牧师住宅和教堂的主体部分,为建筑做了合理的分区,拉开了层次。使得教堂远离了喧嚣。
建筑内部从入口到牧师讲台是呈坡状,有台阶一直向下走去,牧师讲台后是建筑的点睛之处“光”十字架。为何要有台阶?安藤忠雄在湖南大学的讲座中说:“其实大家都没懂光之教堂,很多人说十字架型的光很漂亮,但是我在意的确是人人平等,在梵蒂冈教堂是高高在上的,牧师站的比观众高,而我希望光之教堂中牧师与观众人人平等,在光之教堂中,台阶是往下走的,这样牧师站着与观众作者一样高,这就消除了不平等的心里。这才是光之教堂的精华。”台阶的设计体现了建筑师的独具匠心,简单的台阶在安腾的手中变成了拉近人与神之间距离的工具。
建筑材料是安藤忠雄一向热衷的清水混凝土,经过安藤忠雄多年
3/6
的实践经验已经总结出了一套属于安藤忠雄的混凝土炮制方法,他使用的混凝土看上去像表面铺了一层水一样,用手摸起来非常的细腻。 本来冰冷缺乏生气的材料经过安腾忠雄的运用则变的如诗如画,看上去粗野,仔细品味又极其精致而富有重量感。
2.3内部装饰
混凝土墙体除了几盏小壁灯再也没有任何的装饰,安藤忠雄需要的是阳光在墙上作画。纵观安腾的设计作品很少在墙壁上做装饰,我们看到的只是混凝土制作完成时拆掉模板而留下的几个小圆圈。安腾的建筑为的是展示建筑本质,也就是建筑真正的意义是空间,他刻意的把建筑外观,材料,装饰都做到极简,把所有的话语权都交给空间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