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去英国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读博,而且根本没觉得自己有能坐下来做研究的耐心——这些是基于看到国内的(科研和社会)情况而得出的结论。不过到了LSE之后,和教授很投缘,而且觉得这个地方的氛围让人很兴奋,确切的说,我是被其“微环境”所吸引,才读的博。换成另一所学校,也许我仍然不会想读。
博士因为时间比较长(3-6年不等)是个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时间合适、地点合适、有资金、自己愿意读,这都不必说了。很多人还会说资金的问题——确实,没有奖学金自己掏钱读,就算家里贼有钱,其实这样自费的学生出来,如果在读博士期间也没有争取资金的经历,找工作会些有问题。毕竟(成功的)课题申请是学术的必要技能之一。
很少被人提及的一点是“人和”,其实和学校尤其是和导师比较对胃口非常重要,不然这几年下来比较挣扎。反之则比较爽。——这一点,不管是读博的学生还是导师都会同意。因为学术(尤其是文科)是个“话不投机半句多”的行业。
总之求知的途径很多,读博是最为刻板的途径之一,所以在选择这个途径之前,自然应该考察一下这些具体刻板的规范自己是否认同。 所以说是否在当地继续读博这个问题问早了。
简单的说,
如果想进科研单位做研究工作,最好硕士之后直接读博士;
如果想进大型机构并希望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议读完硕士之后工作1-2年再读博士;
如果未必纠结于研究型工作,建议不要读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