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面堂兄 漫画: 韩露 夜阑曲—— 你心中的长安,是什么颜色呢? 扫平六合的始皇帝的宫阙,被兵马俑拱卫的沉默之城,似乎是青铜色的冷光。 威加海内的大汉帝都,榴花与天马携来了玉门关的沙尘。那是火红与黑暗交织的风烟。 豪华绝代的隋室京城,下扬州的龙船还不及回銮,凄艳的胭脂色已随琼花玉树凋零。 而那个有着牡丹烈酒,有着李白杜甫,有着霓裳羽衣的长安呢?是富贵的绯红,还是灿烂的金黄?抑或是艳丽神秘的翡翠绿?也许是有着更多不可思议的颜色吧?像敦煌壁画,像飞天乐舞,各种奇异的色彩卷成云朵,把那座梦中的大城,托起在更高更远的所在,让后世的人们在仰望的同时,又生出似幻似真的熟悉之感,在朱雀街上牵着白马的书生,是你,不是你呢? 当月亮升起,当夜色飞来,总会有些奇异的故事被书写,他们蘸着月光为墨,写在风上,写在水上,曙光初露就会消失不见。瞥见了残影的你,会为它画上什么颜色呢?为这个属于幻想和夜色的大唐长安...... 小说版现分为 第一部 玉龙子 第二部 香恋歌 第三部 蓝莲花 第四部 金衣公子 第五部 牡丹狮子 第六部 夕鹤 第七部 傀儡奇谈 第八部 春夜喜雨 第九部 蜃中楼 第十部 江东之虎 第十一部 石榴夜叉 第十二部 昆仑夫人 番外 红叶宫词 番外 木兰舟 番外 青莲姬 故事背景 开元年间,盛世大唐,正是古中国最灿烂的黄金时代。因为国力的强盛,和外国的交往也兴旺发达——搞不好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大唐是世界的中心吧……总之!长安做为神话般富丽伟大的都城,吸引了无数外国人来寻找机会与奇遇。而在居留长安的近十万外籍人士之中,屡屡出现在传奇小说中的“波斯胡”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群。 “波斯”其实在唐朝人的观念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就是指古代“波斯帝国”的概念,在今天的伊朗高原。广义就是指整个中亚与西亚地区的城邦小国。(在今天的伊朗——阿富汗——中俄边境地域)主要居住的是粟特人种,在整个西域以“善作生意,善于敛财”而闻名,日夜奔走在东西商道之上——说粟特人控制了整个丝绸之路的经济运转也不为过~ 粟特人建立的诸多小国家,在唐朝史书中被称为“昭武九姓”,康国、安国、米国、曹国、石国等等,而他们来到长安后,就以国为姓,在长期生活中越来越汉化了。看到这里列位就明白了——《长安幻夜》的男一号安碧城,就是来自“安国”(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的绿眼睛波斯美少年~哟~ 粟特人不但擅长作生意,而且擅长作珠宝、香料类的高端生意,他们控制的高级进口消费品,也决定着长安城的奢侈梦幻,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开在长安西市的“水精阁”,就是这样一家专营珠宝玉器的精品店——卖出的宝物,也许只会成为装饰或者财富,但是,也有可能,在某个夜晚成为神秘的故事,带你进入一段想不到的奇遇…… 在某个美丽的黄昏,一位李家皇族的少年,薛王府的九世子李琅琊,走进了水精阁,遇到了漂亮而爱钱的波斯店主,买下了一件玉器——也从此开始了长安城里一个个幻夜的传奇…… 长安幻夜事典 龙与鳄鱼 小时候看《聊斋志异》,最着迷的反而不是《聂小倩》、《阿宝》、《婴宁》等等名篇,而是一则非常非常短小,没有剧情的笔记——“泊舟江岸,见一苍龙自空垂下,以尾搅江水,波浪涌起,随龙身而上。遥望水光闪闪,阔于三尺练。移时龙尾收去,水亦顿息。俄而大雨倾注,渠道皆平。” 隐没在云端的龙神,垂下长长的尾鳍。从苍茫的长江中搅起巨大的水柱,在晦暗不定的天光水色中扶摇直上冲霄——这个画面几乎魇住了我,虽然爸爸思索了一会儿,说“我认为这可能是古代人对龙卷风的一种夸大想像”……但这是没有爱的解释嘛!让我们忘掉它! 不用细细考据龙信仰到底反映了哪些先民的图腾崇拜,也不用研究龙身上到底综合了多少种动物特征,难道小龙龙那威严的美丽,那时而蜿蜒游动,时而破空飞去,时时刻刻都在流畅变幻中的姿影,还不够打动人心吗? 越是年代久远的龙之具像化,越有飘逸中透出狰狞的迷人气质,春秋的织锦、西汉的帛画中都有典型的体现。中唐传奇《柳毅传》里,钱塘龙君之怒是何等的气势!——“大声忽发,天拆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乃臂青天而飞去。”到了明清时期,龙的形象已经精致得失去了凶猛神韵。皇室最爱用的“五爪正龙”纹样,细想一下是有点搞笑的……《玉龙子》里提到的两条龙,原型则确实是商代的文物,那种远古想像中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造型,笨拙而有非凡的境界——特别是差点吃掉小李的大恶龙,是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祭祀礼器,代表了当时制玉工艺的顶峰。头特别大是上古“猪龙” 崇拜的反映。因为那时候养猪养得多就代表先进生产力,往往就把猪和龙结合到一起当图腾了~ 现代作品里把龙这种幻之生物描写得最壮丽的,是田中芳树的《创龙传》。尤其是南海红龙王的变身场面——“都厅大楼的四周已经有四栋超高层的大楼被破坏而燃烧起来。从远处看来,想必会让人误以为是四把朝着夜空耸立的巨大火把。而那深红色的龙就盘踞在中心点,被华丽的火柱围绕着,朝着天空伸长了它那绚烂的颈部,俨然一副不存在于这世上的景象。”——啊啊如果不是田中先生珠玉在前,我是怎么也没信心把“不存在于这世上”的龙写进小说的吧? 鳄鱼与龙的共同点,大概就是,都有一种“异世界”的气质吧?一个是美得超现实,一个是丑得超现实……小鳄鱼“瑟瑟”的构想,要多多感谢BBC!感谢DISCOVERY!感谢国家地理频道!多亏你们出品的无数动物科教节目,让我增长了见识,不再对动物以貌取人!看上去丑得挑战想像力的鳄鱼,实际上是相当聪慧而情感细腻的生物呢~就算是最凶悍庞大的尼罗河鳄,对待伴侣和后代的温柔,也是家庭伦理剧中的美好桥段啊……我们中国的特产扬子鳄,算是鳄中的清秀佳人,“瑟瑟”小姐有如此的姿色,也是可以做为《长安幻夜》的第一女配角而存在的吧? 返魂香 《香恋歌》的构想,最基础的材料是《海内十洲记》和《汉武故事》里关于“西国献香”、“返魂香”的记载。 相关的故事有五六则,基本构架是一样的:汉武帝时,西域某国的使者进献香料,武帝“谓是常香,非中国之所乏。不礼其,使留久之”——总之就是骄傲的大汉天子并不稀罕,并没有给这位使者应得的礼遇。 接下来有两个版本的发展,一个是:使者私自回国,走前在长安宫门留下豆大的一点香料,“香自长安四面十里,经月乃歇。”,一个是:长安后来发生重大瘟疫,武帝在使者的请求下,在城中点燃了香料,结果“其死未三月者皆活。芳气经三月不歇,于是信知其神物也。”前者神奇而有所克制,至于后者,就是典型中国式的浪漫想像了,如果按这个思路发挥的话,会诞生“汉朝版《生化危机》”也说不定——“其死未三月者皆活”……想想这个场面吧…… 《香恋歌》中提到的香料,比如沉香、檀香、龙脑香,绝大部分是树脂原材料的加工产品,这些都是西域和南海的地域特产,一直到汉武帝打通西域,平定南越,才作为商品和贡物进入中原。 故事里将返魂香带到长安的使者。国籍有“月支国”、“弱水西国”、“兜渠国”好几个说法,最终定为撒马尔罕古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是我个人的偏爱啦,其实也算一个BUG——“撒马尔罕”这个名称,事实上在汉朝和唐朝都不曾出现,汉朝称之为“康居”,唐朝称之为“飒末建”——在《大唐西域记》里曾有记载,是个盛产俊美武士的神奇国家~看在“撒马尔罕”念起来如此动听,还有呼罗珊的美貌份上,就原谅我的年代错乱吧…… 著名术士李少君用返魂香为李夫人召魂的故事,算是流传极广的武帝秩闻,而脱去神话外衣,从科学研究角度写出香料专著的,要数北宋丁谓的《天香传》,他在被贬官崖州(今天的海南岛)期间,对当地沉香不辞辛苦进行评鉴工作(中国式风雅!),得出了“以黎母山所产最佳,甲于天下”的结论——真是提倡国货的先行者!为了表达敬意(……),就把他的研究成果用到《香恋歌》里啦…… “赏香宴”、“斗香会”这样的节目,在盛唐时期的上流沙龙里是常见的,但却从未见过有具体程序的描写,只有“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名曰斗香”的泛泛之辞——好恨!《香恋歌》中关于赏香的流程,是参考了《源氏物语》、《枕草子》的相关片段,想来日本平安朝的风流雅集,类似“薰物合”、“茶合”、“扇合”之类游艺竞赛,也都是从对“唐风”的恋慕和模仿中来,大体形式还是可以借鉴的吧? 比起唐朝繁琐到惊人的品香程序,现代的香精油还真是物美价廉、操作简单的好物!假如你有空闲心情,在香薰炉里点上几滴薰衣草或是西柚、玉兰,再燃起小小的蜡烛,也许《香恋歌》的故事,会在芬芳中呈现出另一种风貌? 人物简介 【安碧城】 西市“水精阁”店主。有着中原与西域“安国”血统的美少年。淡金色头发,冰绿色眸子。基本上只对宝物相关的事情有兴趣,因此也掌握着出处不明的一些神秘仪式与小小法术。总之身上秘密很多,但本质就是——美丽外表下掩盖着一颗热烈的爱钱之心! 【李琅琊】 唐玄宗的侄儿之一,薛王李业的第九子。标准的“闲散皇族”,性格温和而散漫,最大的爱好是沉浸于各种传奇怪谈故事之中,因此相关知识丰富——也因此时常陷入幻想,有时候意外地敏锐,更多时候意外地好骗。算是个旁人看来偏于书呆子和阴沉倾向的问题儿童。 【皇甫端华】 李琅琊最好的朋友,基本是青梅竹马的交情。因为出身武将世家,所以相当年轻就已经身居金吾卫的中郎将。个性放诞风流,粗心大意,有着贵族少年一切夸张而铺张的特色。端华很明白自己身为美少年这一事实,所以见到美女就会不能控制地发散魅力,恋爱史和失恋史交错进行——忙碌而华丽的人生! 官职左金吾卫中郎将(从四品),与太后之间若有似无的暧昧一直是长安城里人人茶余饭后的话题。 在 牡丹狮子 里,八重将军对于端华对太后的态度,做了这样的结论:“那女人……就是你永远也遥不可及的高塔…是有毒的藤蔓,会把你缠到窒息,直至 死亡……” 佩刀名为“妲己” 【瑟瑟】 被封在商代古墓出土玉器里的小鳄鱼一只.....性别女..应该是李兄前世的好友....据说以后会变成美女配角出场..... 图片:
原作:面堂兄 漫画: 韩露
夜阑曲——
你心中的长安,是什么颜色呢?
扫平六合的始皇帝的宫阙,被兵马俑拱卫的沉默之城,似乎是青铜色的冷光。
威加海内的大汉帝都,榴花与天马携来了玉门关的沙尘。那是火红与黑暗交织的风烟。
豪华绝代的隋室京城,下扬州的龙船还不及回銮,凄艳的胭脂色已随琼花玉树凋零。
而那个有着牡丹烈酒,有着李白杜甫,有着霓裳羽衣的长安呢?是富贵的绯红,还是灿烂的金黄?抑或是艳丽神秘的翡翠绿?也许是有着更多不可思议的颜色吧?像敦煌壁画,像飞天乐舞,各种奇异的色彩卷成云朵,把那座梦中的大城,托起在更高更远的所在,让后世的人们在仰望的同时,又生出似幻似真的熟悉之感,在朱雀街上牵着白马的书生,是你,不是你呢?
当月亮升起,当夜色飞来,总会有些奇异的故事被书写,他们蘸着月光为墨,写在风上,写在水上,曙光初露就会消失不见。瞥见了残影的你,会为它画上什么颜色呢?为这个属于幻想和夜色的大唐长安......
小说版现分为
第一部 玉龙子
第二部 香恋歌
第三部 蓝莲花
第四部 金衣公子
第五部 牡丹狮子
第六部 夕鹤
第七部 傀儡奇谈
第八部 春夜喜雨
第九部 蜃中楼
第十部 江东之虎
第十一部 石榴夜叉
第十二部 昆仑夫人
番外 红叶宫词
番外 木兰舟
番外 青莲姬
[编辑本段]故事背景:
开元年间,盛世大唐,正是古中国最灿烂的黄金时代。因为国力的强盛,和外国的交往也兴旺发达——搞不好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大唐是世界的中心吧……总之!长安做为神话般富丽伟大的都城,吸引了无数外国人来寻找机会与奇遇。而在居留长安的近十万外籍人士之中,屡屡出现在传奇小说中的“波斯胡”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群。
“波斯”其实在唐朝人的观念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就是指古代“波斯帝国”的概念,在今天的伊朗高原。广义就是指整个中亚与西亚地区的城邦小国。(在今天的伊朗——阿富汗——中俄边境地域)主要居住的是粟特人种,在整个西域以“善作生意,善于敛财”而闻名,日夜奔走在东西商道之上——说粟特人控制了整个丝绸之路的经济运转也不为过~
粟特人建立的诸多小国家,在唐朝史书中被称为“昭武九姓”,康国、安国、米国、曹国、石国等等,而他们来到长安后,就以国为姓,在长期生活中越来越汉化了。看到这里列位就明白了——《长安幻夜》的男一号安碧城,就是来自“安国”(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的绿眼睛波斯美少年~哟~
粟特人不但擅长作生意,而且擅长作珠宝、香料类的高端生意,他们控制的高级进口消费品,也决定着长安城的奢侈梦幻,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开在长安西市的“水精阁”,就是这样一家专营珠宝玉器的精品店——卖出的宝物,也许只会成为装饰或者财富,但是,也有可能,在某个夜晚成为神秘的故事,带你进入一段想不到的奇遇……
在某个美丽的黄昏,一位李家皇族的少年,薛王府的九世子李琅琊,走进了水精阁,遇到了漂亮而爱钱的波斯店主,买下了一件玉器——也从此开始了长安城里一个个幻夜的传奇……
[编辑本段]长安幻夜事典:
龙与鳄鱼
小时候看《聊斋志异》,最着迷的反而不是《聂小倩》、《阿宝》、《婴宁》等等名篇,而是一则非常非常短小,没有剧情的笔记——“泊舟江岸,见一苍龙自空垂下,以尾搅江水,波浪涌起,随龙身而上。遥望水光闪闪,阔于三尺练。移时龙尾收去,水亦顿息。俄而大雨倾注,渠道皆平。”
隐没在云端的龙神,垂下长长的尾鳍。从苍茫的长江中搅起巨大的水柱,在晦暗不定的天光水色中扶摇直上冲霄——这个画面几乎魇住了我,虽然爸爸思索了一会儿,说“我认为这可能是古代人对龙卷风的一种夸大想像”……但这是没有爱的解释嘛!让我们忘掉它!
不用细细考据龙信仰到底反映了哪些先民的图腾崇拜,也不用研究龙身上到底综合了多少种动物特征,难道小龙龙那威严的美丽,那时而蜿蜒游动,时而破空飞去,时时刻刻都在流畅变幻中的姿影,还不够打动人心吗?
越是年代久远的龙之具像化,越有飘逸中透出狰狞的迷人气质,春秋的织锦、西汉的帛画中都有典型的体现。中唐传奇《柳毅传》里,钱塘龙君之怒是何等的气势!——“大声忽发,天拆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乃臂青天而飞去。”到了明清时期,龙的形象已经精致得失去了凶猛神韵。皇室最爱用的“五爪正龙”纹样,细想一下是有点搞笑的……《玉龙子》里提到的两条龙,原型则确实是商代的文物,那种远古想像中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造型,笨拙而有非凡的境界——特别是差点吃掉小李的大恶龙,是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祭祀礼器,代表了当时制玉工艺的顶峰。头特别大是上古“猪龙” 崇拜的反映。因为那时候养猪养得多就代表先进生产力,往往就把猪和龙结合到一起当图腾了~
现代作品里把龙这种幻之生物描写得最壮丽的,是田中芳树的《创龙传》。尤其是南海红龙王的变身场面——“都厅大楼的四周已经有四栋超高层的大楼被破坏而燃烧起来。从远处看来,想必会让人误以为是四把朝着夜空耸立的巨大火把。而那深红色的龙就盘踞在中心点,被华丽的火柱围绕着,朝着天空伸长了它那绚烂的颈部,俨然一副不存在于这世上的景象。”——啊啊如果不是田中先生珠玉在前,我是怎么也没信心把“不存在于这世上”的龙写进小说的吧?
鳄鱼与龙的共同点,大概就是,都有一种“异世界”的气质吧?一个是美得超现实,一个是丑得超现实……小鳄鱼“瑟瑟”的构想,要多多感谢BBC!感谢DISCOVERY!感谢国家地理频道!多亏你们出品的无数动物科教节目,让我增长了见识,不再对动物以貌取人!看上去丑得挑战想像力的鳄鱼,实际上是相当聪慧而情感细腻的生物呢~就算是最凶悍庞大的尼罗河鳄,对待伴侣和后代的温柔,也是家庭伦理剧中的美好桥段啊……我们中国的特产扬子鳄,算是鳄中的清秀佳人,“瑟瑟”小姐有如此的姿色,也是可以做为《长安幻夜》的第一女配角而存在的吧?
返魂香
《香恋歌》的构想,最基础的材料是《海内十洲记》和《汉武故事》里关于“西国献香”、“返魂香”的记载。
相关的故事有五六则,基本构架是一样的:汉武帝时,西域某国的使者进献香料,武帝“谓是常香,非中国之所乏。不礼其,使留久之”——总之就是骄傲的大汉天子并不稀罕,并没有给这位使者应得的礼遇。
接下来有两个版本的发展,一个是:使者私自回国,走前在长安宫门留下豆大的一点香料,“香自长安四面十里,经月乃歇。”,一个是:长安后来发生重大瘟疫,武帝在使者的请求下,在城中点燃了香料,结果“其死未三月者皆活。芳气经三月不歇,于是信知其神物也。”前者神奇而有所克制,至于后者,就是典型中国式的浪漫想像了,如果按这个思路发挥的话,会诞生“汉朝版《生化危机》”也说不定——“其死未三月者皆活”……想想这个场面吧……
《香恋歌》中提到的香料,比如沉香、檀香、龙脑香,绝大部分是树脂原材料的加工产品,这些都是西域和南海的地域特产,一直到汉武帝打通西域,平定南越,才作为商品和贡物进入中原。
故事里将返魂香带到长安的使者。国籍有“月支国”、“弱水西国”、“兜渠国”好几个说法,最终定为撒马尔罕古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是我个人的偏爱啦,其实也算一个BUG——“撒马尔罕”这个名称,事实上在汉朝和唐朝都不曾出现,汉朝称之为“康居”,唐朝称之为“飒末建”——在《大唐西域记》里曾有记载,是个盛产俊美武士的神奇国家~看在“撒马尔罕”念起来如此动听,还有呼罗珊的美貌份上,就原谅我的年代错乱吧……
著名术士李少君用返魂香为李夫人召魂的故事,算是流传极广的武帝秩闻,而脱去神话外衣,从科学研究角度写出香料专著的,要数北宋丁谓的《天香传》,他在被贬官崖州(今天的海南岛)期间,对当地沉香不辞辛苦进行评鉴工作(中国式风雅!),得出了“以黎母山所产最佳,甲于天下”的结论——真是提倡国货的先行者!为了表达敬意(……),就把他的研究成果用到《香恋歌》里啦……
“赏香宴”、“斗香会”这样的节目,在盛唐时期的上流沙龙里是常见的,但却从未见过有具体程序的描写,只有“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名曰斗香”的泛泛之辞——好恨!《香恋歌》中关于赏香的流程,是参考了《源氏物语》、《枕草子》的相关片段,想来日本平安朝的风流雅集,类似“薰物合”、“茶合”、“扇合”之类游艺竞赛,也都是从对“唐风”的恋慕和模仿中来,大体形式还是可以借鉴的吧?
比起唐朝繁琐到惊人的品香程序,现代的香精油还真是物美价廉、操作简单的好物!假如你有空闲心情,在香薰炉里点上几滴薰衣草或是西柚、玉兰,再燃起小小的蜡烛,也许《香恋歌》的故事,会在芬芳中呈现出另一种风貌?
开元年间盛世大唐,左金吾卫中郎皇甫端华因朋友误入一家波斯商人开的小店而卷入一起起离奇的灵异事件,由此拉开了一段千年帝国不为人知的尘封往事……
宫廷纷争、王权倾轧,在惊涛骇浪的历史车轮中一切终将何去何从……
《长安幻夜》是由中国游戏开发公司鹰角网络制作的一款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于2018年12月正式上线。游戏以唐朝为背景,讲述主人公与其他角色在长安城中展开的冒险故事。游戏中,玩家可以选择不同的职业,包括剑士、法师、刺客、拳师、弓手等。游戏涵盖了丰富的地图和任务,并有丰富的社交系统,包括自由交易、工会冒险、结婚等。《长安幻夜》以优美的画风和深度的游戏体验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游戏获得了多项奖项,包括2019年度国产最佳MMORPG、2020年度最佳手机游戏等。同时,游戏也在海外市场获得了关注,并获得了多个国际奖项。
百度贴吧和百度知道不是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