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季羡林被誉为什么

2025-05-20 01:50: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历史上的季羡林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季羡林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季羡林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扩展资料

1928年-1929年,日本侵华,占领济南,辍学一年,季羡林创作了《文明人的公理》、《医学士》、《观剧》等短篇小说,署笔名希道,在天津《益世报》上发表。1929年,转入新成立的山东省立济南高中。

1930年,季羡林开始翻译屠格涅夫的散文《老妇》、《世界的末日》、《老人》及《玫瑰是多么美丽,多么新鲜啊!》等,先后在山东《国民新闻》趵突周刊和天津《益世报》上发表。

高中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后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方向是 德文。在清华大学四年中发表散文十余篇,译文多篇。1946年,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系主任职任至1983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季羡林

人民网-国学大师季羡林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