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听到过这样的“玩笑话”吗——
“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有的小孩会被吓得哇哇大哭,大喊着“我不是”,扑进爸妈的怀抱里,得到大人的安慰才肯停止哭泣;
有的小孩直接翻个白眼,怒怼开玩笑的人“你才是被捡来的”,之后继续玩自己的,不予理会;
还有的小孩,会一脸天真地跑去问自己的父母,“爸爸妈妈,我真的是被捡回来的吗”?
这样的“玩笑话”,大多数时候是令人生厌的,但如果“玩笑”不是“玩笑”,在某个时刻,你突然模模糊糊地明白,原来自己真的是被捡来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发现自己是被捡来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你会选择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吗?
腾讯的纪录片《江南女儿》,记录的正是这样一个被遗弃的女孩艰难的心路历程和寻亲故事。
安徽砀山的蔡凤侠,从小在爸爸妈妈身边长大,没有受过一点委屈,直到后来母亲得了淋巴癌,一直在床上躺着,虚弱至极的母亲告诉告诉蔡凤侠,她不是自己亲生的,是丈夫从常熟婴幼园抱回来的,从此蔡凤侠的心里从此多了几个问号:我的亲生父母长什么样子?他们当年为什么要遗弃我?
养母去世后,迫切想知道答案的蔡凤侠决定去找寻自己的亲生父母,养父表示理解并支持她的决定,于是蔡凤侠便踏上了艰难的寻亲之路
蔡凤侠出生于1979年,上世界70年代末,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很多父母生活贫困,并且深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在女儿出生后便将之遗弃。蔡凤侠辗转得知,自己当年是被亲生父母在江阴县崤岐镇遗弃的,于是去到那里想去寻找一些线索。
当蔡凤侠到达江苏江阴后,发现自己只是庞大的“弃婴”群体中的一个,每年和她一样来到这里寻亲的人很多,多到她去找寻当年经手的人时,对方已经淡然到有点麻木。
从2004年开始,蔡凤侠便通过各种渠道发布自己的寻亲信息,上过电视节目,也发过“寻亲启事”,始终没有消息,直到2016年,在她回到江阴参加一次“圆梦活动”时,被告知她抽取的血样,经过比对,找到了匹配的人,这也就意味着,她的亲生父母终于找到了!
对于像蔡凤侠这样寻找亲生父母的人来说,找到亲生父母,也许只是一个开始。
与亲生父母的见面,没有想象中互相抱头痛哭的场面,反而显得疏离且尴尬,蔡凤侠叫了一声“爸爸妈妈”后,他们彼此拥抱了一下,之后母亲和蔡凤侠默默地抹眼泪。
方言不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更大的问题是,他们找不到话说。
蔡凤侠寻亲想找到的答案她现在找到了一个,知道了自己的亲生父母长什么样子,另一个关于自己当年为什么被遗弃的问题,大家小心翼翼避开不想多提。
蔡凤侠的姐姐出来打圆场,说当年爸爸将蔡凤侠遗弃后,也曾找到很长一段时间,每当在电视中看到被遗弃的小孩过得不好时,也总会惦念这个被遗弃的女儿,总之,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希望大家都不要再多想了,一家人已经团聚最重要。
来年的春节,蔡凤侠一家和养父一起,回到了江阴亲生父母家过年,热闹的宴席散场后,按照当地习俗,蔡凤侠需要和自己的亲生母亲一起睡,她的生父和养父睡在一起,两个父亲间的对话既平静,又令人无力。
生父询问了蔡凤侠的读书情况,得知女儿读到六年级就不愿上学了,顿了顿,生父问道,蔡凤侠是从小就知道自己是被领养的吗?
养父解释不是这样的,小时候孩子小,大一点的孩子可能听大人嚼舌根,隐隐约约知道一点事情,就跟蔡凤侠说她是捡来的孩子,蔡凤侠回家问父母,养父总是告诉她,那些乱讲的孩子才是捡来的。
一阵沉默以后,养父终于问出了一直想问的问题:当年遗弃蔡凤侠,是你去的,还是?
生父停顿了几秒,承认是自己亲自去地,放在了公社的门口。
在关于养父的镜头里,补充完整了事情的经过:
“那时我们农村的生活习惯,总是想生个儿子,那时候靠体力活过生活,在生产队里面,你没有男人,等于是自己只有一只手,养了她一个月,实在没有办法,跟大队书记讲了很多次想报个户口,我哪怕出一点钱,他不同意,也没办法。”
蔡凤侠和她的养父终于找到了他们一直在找的答案,但这个“没办法上户口”的答案,能不能消除蔡凤侠心中多年的委屈,我想在看到她的弟弟时,看客们心中也有了答案,有的没办法,不一定是真的没办法。
蔡凤侠婉拒了生父邀请她和丈夫留在江阴“找活干”的建议,跟父母告别,准备跟着养父回到安徽去生活,临走前生父舍不得小外孙,说了一句:“你们愿意的话,就把小孩先放在这里”。
这一句话戳痛了蔡凤侠敏感的神经,她带着点怨气地回答说:“放在这儿他也不愿意,生得起就养得起!”瞬间屋子里的所有人陷入了尴尬的沉默。
生父没有恶意,他向蔡凤侠笨拙地解释,面对蔡凤侠的眼泪,他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既然亲人已经找到了,何必再流泪呢?他也舍不得女儿外孙离开。但蔡凤侠负气地说:“我就是在家再累,都不愿意出来打工,我图的是我争这口气,我爸妈(养父母)就我自己。”
对每一个被遗弃的孩子来说,这都是一段痛苦的回忆,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摆脱自己是“被遗弃”的阴影,不知道自己从哪儿来,对自己充满了怀疑:我到底是谁?我为什么会被抛弃?即使自己现在的生活还不错,但总想要找寻一个答案,哪怕这个答案是一句苍白无力或者残忍的解释。
没找到亲人前,想知道自己的身世;知道被抛弃的真相后,几十年的委屈和怨怼变本加厉袭来,无法说放下就放下,说和解就和解,这大概是一种只有当事人才能了解的矛盾心情。
最终,蔡凤侠还是回到了安徽,和养父一起生活,这好像是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内的结果,但她的这个决定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蔡凤侠的故事,让许多同样遭受过遗弃的人看到了寻亲成功的希望,但也有许多人质疑,这样的故事不就是在告诉那些不负责任的人,孩子生了就遗弃了也不要紧,反正长大成人后她自己也会来寻亲?
同时,也有许多网友不解:既然被遗弃了,为什么要寻亲?都说“生恩不及养育恩”,好好和养父母生活不就好了?
对于这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桃子想说,情侣分手后死缠烂打想求一个被抛弃的真相的人都大有人在,更何况是一个出生后就被亲生父母遗弃的人呢?她想去看看造成自己痛苦的心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不是很正常吗?哪怕做了一场噩梦,你还会去搜索一下“人为什么会做噩梦”呢,对吧?
人世间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们很少能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不是当事人,就体会不到那种矛盾又痛苦的心情,所以这也许就是这部纪录片的意义,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从别人的故事里体会一下别人的心境。
虽然没有看过,但是我觉得我不会去寻亲。因为现在的我过得挺好的,也不想给自己添堵。让养育自己的人难受。
看过,挺好看的,如果我发现的话,还是会选择去寻亲的。
有完整的看过,我是不会去寻亲的,因为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是很幸福的,不想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