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其特点是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
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仿效,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逐渐统一,金本位制度由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两者之间没有区别,因为铸币平价就属于金平价。
铸币平价是在金本位制下,各国根据货币的含金量,两国单位货币含金量之比,它是决定汇率的基础,也是金平价的一种表现形式。金铸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波动界限是黄金输送点,汇率比较稳定。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1-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金本位制的基础是金平价。
金平价说的是两种货币的含金量或代表金量之比。
铸币平价是金平价的一种表现形式,说的是两种铸币的含金量之比。
以下对铸币平价的描述摘自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9版:
In a bimetallic system, a country's mint will coin specified amounts of gold or silver
into the national currency unit (typically for a fee). In the United States before the Civil
War, for example, 371.25 grains of silver (a grain being 1/480th of an ounce) or 23.22
grains of gold could be turned into, respectively, a silver or a gold dollar. That mint parity made gold worth times as much as silver.
金平价是整个金本位制的基础。金币本位制下,金平价表现为铸币平价;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下,金平价表现为法定平价。
?
铸币本位制
铸币平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