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较大的地震,会有随震中距不同的多个裂度区。
发生地震时地面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不同。这种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烈度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以及地面的破坏现象等综合评定的,它的单位是“度”。一次较大的地震有多个烈度。地震烈度大小与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远近,以及当地的地质构造和建筑物的牢固程度等有关。一般说来,发生地震时,震中区的烈度最大。由震中向四周烈度逐渐减小。地震的震级越大,震源越浅,震中区的烈度越大。最大的烈度是12级。一般来说,距离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小。
如果把地震比作炸弹爆炸威力,烈度就好比是炸弹爆炸后地面的破坏破坏程度。显然,炸弹装的炸药越多,爆炸产生的能量越大,爆炸威力越大;离炸弹爆炸的地点越远,受到的破坏就越小。
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震级和地震烈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震级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示地震大小的度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的破坏程度,则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一个.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震中地区受破坏的程度最高,其烈度值称为震中烈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性质等因素有关.
没错,距离震中越远,烈度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