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着拿香,上香是什么讲究?

2025-05-14 13:29:2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转]上香、礼拜、合十及讯方法

  上香的方法

  ① 将香点燃后;

  ②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拇指顶着香的尾部 ;

  ③安置胸前,香头平对菩萨圣像;

  ④再举香齐眉;

  ⑤之后,放下如第三动作;

  ⑥开始用左手分插。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时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第二支香插在右边,插时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师长”(注:本篇拈香之法全为在家居士所写,故与出家众所观想默念者不同。但出家众如果是个人敬香礼佛,则可同用此法);第三支香插在左边,插时默念“供养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和我某某的冤债障类”

  插香的第二种方法是先右,念“誓断一切恶”;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后中,念“誓度一切众生”。

  插香的第三种方法是最简单的,插的方法和第一法一样,但念得 比较简单,第一支香插中间,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念“供养法”;第三支香插左边,念“供养僧”。插完香,合掌,心中默念“愿此香花云,直达三宝所(或念:“直达诸佛所”) ,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如果是上环香,就要以点燃之处向佛,两手像持长香的方式一样,举香时,只要口中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愿此香花云直达三宝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即可。
  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时,就要用双手大拇指和食指拿着香的两头,中指、无名指、小指都张开伸直,高举齐眉,前后放进香炉;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过送入;第二支则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样。观想默念方法都要和上长香时一样。

  礼拜的方法

  礼拜,就是对佛菩萨像虔诚的恭敬作礼之举动,其法是:
  1、肃立合掌,腕与心口平,两足跟离开约二寸,脚尖相距约八寸,,成八字形.站好后,,立刻收束杂乱的心意,瞑目观想:我以往无量劫中的父亲在我右边,我以往无量劫中的母亲在我左边,儿女眷属在后,一切冤仇障类在前,此无量劫数的父母冤亲眷属,均在我的四周,团团围绕着我,随我一齐礼佛,愿你们以善缘,往生极乐世界。(注:此种观想礼佛的方法,是密宗的无上法门,若常如此观想礼佛,不仅能超度你所观想的,而且能为自己灭障消灾。即念经,持咒或持佛菩萨圣号时也是一样,不可忽视。)观想后,弯臂,右臂斜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之中央,左掌仍举不动,两膝随即跪下。
  2、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的左前方。
  3、右掌由拜垫中央移到右前方,两掌相距约六寸许。
  4、以头垂叩于两掌中间之拜垫上。
  5、两掌随即翻转,手心向上。意思是以两手托承佛足,以求福慧。这叫头面接足礼。(另一说法是:古时候的小孩子或低阶之人,向大人,上级或长者求索物品或钱财时,就是这样摊开手掌承接所要求的财物。也就是承接佛菩萨所赐的福慧之意)。
  6、两手握拳翻转,头离拜垫,右掌移於拜垫中心。
  7、左掌离拜垫,置於胸前如合掌之状。
  8、右掌用力将身撑起(两膝同时离开拜垫),合於左掌当胸,此为一拜。至少三拜,多则以三数递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
  9、(拜毕后尚有一礼,如世俗之作辑,名曰问讯)拜毕合掌当胸时,即以所合之两掌微则向下(是时鞠躬),放至近腹处。复以右掌置於左掌之内,叠成拳式,缓缓从下向上,两拇指相并,两食指相合竖起成狐形举起与眉齐(是时已直其躬)再以两手徐徐放下合掌当胸,再放掌,这叫问讯。(手心向上,右手叠置左手之上,两大拇指相接,此即大三昧印。反之,即弥陀印也。此为拜佛礼毕,头再略一低而已,手便散开而退。)

  合十、问讯

  合十对佛教徒言,是最熟悉不过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动作,不仅可以达到收摄内心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

  甚至当我们感到紧张、焦虑或心浮气燥时,合十可以让我们平和、安定、集中注意力。这个把双手合长放在胸前的动作,看似简单,但是对平稳情绪很有效。

  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示问候、打招呼之外,如果经过法师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态,稍稍欠身经过,表示自己的礼貌与尊重。此外,我们写信时,用「某某人『合十』」作为信末署名,也是一种表达谦逊、恭谨心意的好方法。

  还有,当我们聆听长者大德说话时,也可以双手合十表示恭敬。如果谈话的时间较长。则可以把手放在腹前。改成操手(放掌)姿势,这样也能让人摄心,不会散漫没精神。

  除了在大殿向佛菩萨顶礼,可以用问讯或礼佛的姿势表达心意之外,佛教徒平日在正式场合见到师父或长者大德,也可以五体投地行跪拜礼;但如果师父正在行走,或在吃饭、讲话、演说时,则可以用问讯的方式代替,同样能表达虔诚的心意。

  合十或问讯,虽然是佛教徒长用的生活礼仪,但是透过肢体的动作,最终目的除了达到端正仪容的身仪之外,也是为了让心沉稳、安定,达到向内收心的效果。让自在、宁静的身心状态,与寺院的步调融合在一起。

  〖 动作解说 〗

  合十
  1.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曲,置于胸前约呈四十五度。
  2.合双掌时,双眼下垂目光注视合掌的指尖,能够凝聚心神,排除妄念。
  3.尽量放松,让气息往下沉,以达到逐渐安定的作用。

  问讯
  1.首先虔诚地合起双掌,目光注视中指指尖。
  2.然后向下弯腰约九十度,当要直起身子来时,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势。
  3.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盖住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轻轻相接触,食指尖也轻轻相接触,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
  4.此时,双手的姿势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萨供花一般,充满了恭敬祥和。
  5.双手维持这个姿势经过胸前,一直举高到眉心(但不触到额头),这也表示把佛菩萨供到顶上,有著虔诚、恭敬而谦虚的态度。
  6.随后再轻轻将手放下,到胸前回复合十姿势,然后放下双掌。

  操手
  1.双掌平放,手心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置于腹部前方。
  2.双手高度要适中,约为肚脐上方一寸,否则太高予人紧张严肃之感,太低又显得很没精神。
  3.双手不要贴紧腹部,否则看起来会很不自然。

  回向

  回向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回向到无边际的法界中去,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盘;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此乃大乘行者的独特处,不回向如同自了,所以行者做一切功德,乃至纤细功德都要回向。做功德切忌执著功德相,当将功德性引向法界之后,千万不可再有所忆念。

  回向略别之又有一般回向、个别回向、大回向、普回向、总回向等等,其实一般回向就含有普回向,大回向之中也有总回向之意义。一般回向是祖师将其经验体悟到的,能获得自他二利者写出简要的偈语来,在用何种功课,以何种功德而定。个别回向是对症下药集中力量之法,往往为了某人、某事、或团体、或冤家债主、或超度荐拔、或消灾延寿皆可,其回向文偈可临时拟用。大回向是加入了无上的悲心和愿力凝结而成的回向,大多是文句较多的偈语。普回向是依普贤菩萨的普皆回向的愿王而来,此种回向全以一切众生做出发点,的是无我的观念,此为悲心至极的表彰。总回向是特定一个时期,如佛七、结夏、水陆道场、法会等圆满之时,或一年之岁尾之再一次总的回向之意,有加深回向的意思在内

回答2:

对于横着拿香并没有这个讲究,在道场鲜见横着拿香的现象,除了个别的传承特殊,往往是个人习惯或是为了方便合掌、或者因香过长、过细竖着拿不稳等因由,才会横着拿香;
若非师承特殊,无须刻意追求”标准“的拿香姿势;上香、礼拜必竟有别于表演,实在无需过度执着优美;全凭一心。

回答3:

你看到的电影里黑帮开香堂上香
横著拿香
只是为了传递方便

在佛教里
若是横著上香的方式也有
那只是所用的香和香炉不一样
叫做卧香
一般在印度或是葬传佛教里
比较会见到使用卧香
汉传佛教使用卧香的较少

回答4:

把香横着拿,拜三下,这代表横财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