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是什么意思?

2025-05-23 03:20:4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这个问题先看圣人是什么人,尧舜禹,三皇五帝是圣人,那他们干了什么呢,教化万民,以天下为己任。那么当权者不作为,为了这个目的,他们应该怎么做呢?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大盗窃国,小盗偷窃,所以大盗说的是叛国行为,因为圣人崇高,有抱负,所以就必须让自己当家作主,这样自己的主张才能得到伸张。但这个过程中就免不了战争。这是从大盗的角度来看。
再从对比的角度来看,就是有长就有短,有没就有丑,有贼就有圣,这些东西一体两面,所以反向思维,没有长,也就没有短,没有高,也就没有下,没有富贵,也就没有贫穷,所以圣人不存在,也就不存在大盗。
思想都有局限性,从各个角度都可以解读,所以如果发现这个道理并不正确,也不能就把他当是错的,也许你把他放的位置不对。所以你用在何处,就要用什么方法解读

回答2: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源自庄子的思想。庄子认为所谓的孝、悌、仁、义、忠、信、贞、廉等等,都是人道毁弃,而人为标榜出来的东西。人皆巡道而生,天下井然,何来大盗,何须圣人。以孝而论,乌鸦生反哺,无需彰显孝道,而尽反哺本职。以专注彰显孝为宗旨的赡养,攀比成风,最终有人无法满足所谓孝道,而放弃了赡养,于是就有了孝子和不孝,何若行赡养之本职,人人赡养,不胜出个别所谓的孝子。再如人人排队好,不胜过一群人乱哄哄而出个别谦让的好品质人。

回答3:

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圣人即大盗,他的特权是从每个国中的人那"并"来的,庄子称这种"并"为盗,圣人即为窃国者,窃了一个范围内的人的拳,就形成了国和圣人.实际这是种无正负,反集犬思想.庄子尊崇的是无为而治

回答4:

源自庄子道家思想。道家认为贫富差距产生贪,没有贫就没有富;等级差距产生歧视,没有贵就没有贱,矛盾是差异以及相互的不理解造成的。同理没有圣人,就没有大盗,当你抢占道德制高点的时候,便制造了那些有“道德缺陷”的人。在《道德经》里,老子是这样表述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所以,含义应该是:没有差异就不存在圣人和大盗。

回答5:

字面的意思就是说,只要圣人没有死光光,强盗还是会继续有,也不会停止。其实就是对比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