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盘就在外圈。
以前的硬盘技术,内圈外圈每个次到的扇区数是相同的,所以速度都是一样的。
现在硬盘都普遍采用了ZDR技术。ZDR(Zone Data Recording),即区域数据记录技术。由于硬盘的主轴的工作方式都是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恒定角速度)。而盘片最外圈的周长比最内圈的周长要长很多,磁头在最外圈时,虽然旋转的角度与最内圈时一样,但走过的距离就长多了。这样,如果最内圈与最外圈磁道的扇区数相同,必将造成极大的存储空间的浪费。为此,硬盘厂商们开发了ZDR技术,即从磁盘的最外圈到最内圈划分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内的每磁道扇区数一致,但靠内的区域比外侧的区域的每磁道扇区数要少,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磁道长度来合理设定扇区数量,以达到充分利用磁盘的存储空间的目的。但设置多少个区域,每个区域的扇区数设定也都是有讲究的,否则会在向内跨区域读写时造成传输率下降过大而影响整体性能。大多数产品划分了16个区域,最外圈的每磁道扇区数正好是最内圈的一倍,与持续传输率的变化基本成比例。 所以磁盘旋转的时候,越在外圈的线速度越大,读取的扇区数就越多,传输率就越高 ,按照一般的分区方法,C盘是在盘片的最外圈的
C盘一般位于硬盘盘片外侧,读写速度是最快的。
硬盘上有2个0磁道,称为绝对和相对0磁道,绝对0磁道是硬盘真正开始的地方。位于硬盘盘片最外圈,硬盘加电之后磁头最先读取,绝对0磁道后面存储的就是硬盘的操作系统也就是固件(FW)了,这个区域之后就是相对0磁道,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0磁道,上面记录了分区表,FAT表,主引导记录等等一些信息。
一般在最外,但哪个盘都可以设置成C盘。所以也不一定。0磁道是起始磁道,最第一个磁道,在最外边。
简单点讲:硬盘 0 磁道在外圈(记不清了,软盘好像在内圈),上面记录着硬盘的各种信息,例如分了几个区,哪个区是启动分区,分区的格式等等。假设你有一块硬盘分成 2 个区,即 C 和 D,零磁道在记录这些信息之后,才会依次进入 C 和 D 的实际数据空间。所以 C 的数据可能也在 0 磁道上。硬盘磁道的编号是从外到内依次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