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韩国首都汉城市市长李明博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汉城市的正式中文名称已改为“首尔”,不再称“汉城”。
为何不再称汉城呢?对汉字文化圈的人来说,使用了600年的称呼,突然要被抹去,确实是有些纳闷和费解的。
首先,韩国首都的位置没有变更,何况迁都计划已被否决。其次,用韩文书写和称呼的Seoul也照旧,改变的只是要中国和世界华人不再用“汉城”来称呼它而已。换言之,这是针对华人的一项片面通告。
李明博市长列举了三大理由,说明韩国首都为何不应再称“汉城”。
第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按Seoul英文标记的发音来称呼韩国首都,唯独中国人按古代名称将之称为“汉城”。第二,汉城改名已有百年历史,中国人继续称它为汉城,不符国际惯例。第三,韩中交往日益频繁,Seoul与汉城发音不一,含义也不尽相同,使用就带来了“很大的混乱”。比如,韩国有两家大学,一是Seoul大学,另一是汉城大学,中国人都称它为汉城大学,这就造成交往的混乱。
对“汉”过敏症?
汉城当局在去年1月间成立了“Seoul汉语新标记委员会”,原本计划半年内选出一个“发音相近,意义良好”的全新中文名字。不料,6月发表初选结果之后,新名称就石沉大海,直到今年1月才正式宣布以“首尔”取代汉城。
李明博市长说,“首尔”的发音接近韩语Seoul实际发音,意思又是“第一城市”,相信中国人会很快熟悉这一新名称。
韩国的地名,由韩国人来决定,是天公地道的事,何况又是首都,纯粹是韩国人的“家务事”,外国人当然是不容置喙,而且必须给予尊重。但是,熟悉中韩关系,特别是韩国独特民族性格的人,并不作如此单纯的解释。
首先,汉城市是首都,但市长却是民选的,市长能否代表中央政府宣布,“汉城中文不能称汉城”?第二,中国人翻译外国地名,甚至国名,除了音译,也可以意译,比如德国的慕尼黑、美国的旧金山、檀香山、英国的剑桥、牛津等等,既有历史背景,也有约定俗成因素。无论如何,规定中国人如何用华文来表达,却有干涉文化内政之嫌。
第三,“汉城”这个名字,并非中国人所起,是朝鲜王朝的开国皇帝李成桂所定。史载,李成桂1394年从开京(现开城)迁都汉阳,从此将它正式命名为“汉城”。
朝鲜半岛过去从吸收中国文化,使用中国汉字,前后已超过2000年。即使朝鲜王朝第四代国王世宗,于1443年创立了朝鲜式的拼音方块字——“朝鲜谚文”(也称韩文),包括战后全面排斥汉字的谚文主义兴起,它的语言文化政策就一直在左右摇摆。汉城非汉城,难怪有人会怀疑,又是对“汉”字产生过敏症的表现。不过,取消了“汉城”,还有“汉江”从它心脏地区日夜流淌,不是理还乱?
有人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认为“汉城”每次改名,几乎都跟韩国人的民族心态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1394年李氏王朝在此建都,改名汉城,读音是朝鲜式训读Hansung。1910年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日本又将它改名“京城”,读音是日式训读Keijo。1945年朝鲜半岛获得解放,大韩民国又建都汉城,虽然口称它为“首府”,却不写汉字,仅用韩文拼写,Seoul遂成了朝鲜半岛唯一没有汉字标记的城市。
尊重汉城当局的决定
过去,世界华人一直把韩国首都称为汉城,一是漫长历史的约定俗成,二是根据韩国官方印发的中文资料,以为它的正式名称就是“汉城”。所谓“百年前就不再称汉城”,显然是言过其实。当然,我们应尊重汉城当局的决定,从此称呼汉城为“首尔”。
但是,“首尔”是新创的中文译名。从朝鲜的文化、历史,到半岛的环境现实,所有地名、人名仍然是以汉字为基础起名称呼的,即使南北朝鲜都不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使用汉字,金正日、卢武铉、朴正熙等等,却都是可以还原其汉字的名字。Seoul的原本汉字是什么?为何避而不谈,而要把“错误”称呼“汉城”的责任全盘推到中国或世界华人身上呢?这是笔者百思不解的疑问之一。
再者,“首府”的韩语发音原本是Sieur,音译成英文却成了Seoul,但音译方式却不限一种,到底是什么,就有过激烈的论争。李明博市长说,“首尔”是根据英译的Seoul再翻过来的,问题似乎又陷入另一个极端,就是太偏重英译,而忽略韩文的原汁原味。依据李明博市长的英译标准论,以后甚至会有人主张,“韩国”的中文标记应该写成“高丽”,因为标准英译是Korea.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5-02/04/content_2547303.htm
首尔”与“SEOUL”接轨
李明博表示:绝大多数国家都将韩国首都按其韩语发音来称呼,大多类似于英文标记“SEOUL”;而汉语中的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也都是根据这些地名的本国发音来标记的。可是,“汉城”这个源于古代的名称却一直被沿用,且与该城韩语名称的发音差别较大。随着韩中两国的往来与交流日益频繁,这一名称造成的混乱越来越多。汉城市经过一年多的意见征求,确定用新的中文名称“首尔”取代“汉城”,与国际通用的称呼接轨。
李明博说,“首尔”同汉城的韩语发音最为接近,并采用多用于外国地名的常用汉字,中国人也容易熟悉这一新名称。汉城市今后将在市政府的中文网站、所有中文发行物和各种标牌上采用新的中文名称,同时要求韩国各个机关、团体和企业采用新名称,在机场、交通和旅游标志及教科书等出版物上也使用新名称。韩国也将向中国提出这一要求。
“首尔”寓意一流城市
据悉,汉城市早在2004年年初就成立了“汉城中文名称改名推进委员会”,就改名方案进行讨论和征求意见。原计划于2004年4月公布新的名称,但由于在新名称的确定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因故新名称公布日期一再推迟。最后,经过层层筛选,该委员会确定了使用“首尔”或“首午尔”这两个方案,在广泛收集了名界意见后,才于1月18日最终确定了采用“首尔”这个词。
“首尔”不仅与其韩语发音基本一致,而且和原名“汉城”一样都是简洁明快的二音节词。此外,“首尔”在字面含义上也非常适合作为首都名称使用。其中“首”的意义可解释为首等、一流,以此来说明韩国的首都为全球的一流都市。“尔”一字是汉语的文化圈内在指称外国地名中极为常用的一个字。
汉城是旧时的发音,已经废了100多年了,现在是韩国外交部正式提出中文改名的
汉城汉城汉人之城,韩国人觉得自己的首都居然叫汉人之城当然不爽那。等我们强大那,他们也会改过来的,放心!
“汉”子意味汉族,有中国人的味道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