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兴修水利等公共工程,建立了一个稳定的粮源。郑国渠其灌渠全长300里,可浇灌关中农田4万余顷。使关中成为一片沃野。都江堰工程修建后,才使蜀中变为富庶之地,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天府之国,为秦国的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军粮。关中和巴蜀两大粮仓的建成,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2、秦国地理位置占有优势,"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地。""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秦在自然环境、地缘政治诸方面的天然优势。首先,就地缘政治而言,战国七雄中,秦、齐、楚、燕为侧翼国家,赵、魏、韩为中心国家,侧翼国家比中心国家在发展空间上因而在战略上有着更大的回旋余地。其次,就自然地理环境而论,四个侧翼国家中,齐之东为大海,除齐而外,燕向北、秦向西、楚向南在自然地理环境上都有着极大的战略纵深。在秦发展的早期,秦在自然地理环境上有着极大的战略纵深而为戎人所包围,不啻为一种灾难。秦与齐相比较,齐处山东半岛,北、东、南三个方向为大海所环绕,西面为晋地。当齐灭掉境内的莱侯夷之后,依仗温暖湿润的气候、平坦的耕地、以及鱼盐之利而迅速崛起为霸主,号令诸侯时,秦犹在与四周的戎人苦苦作战。但是,当秦灭掉诸多的戎人部落,化游牧地为农耕地且国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着极大的纵深发展时,不利条件就变为有利条件了。
3、商鞅变法。秦孝公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变法图强。商鞅新法直接打击了奴隶制旧势力,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在土地所有制方面,基本废除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封建领主所有制,确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政治方面,基本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郡县制。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4、秦始皇个人贡献。纵观秦始皇的一生,功过十分明显。他统一六国,征越族,击匈奴,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他不愧为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5、外交上,秦采用的是“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利用六国的不信任,同时给与其他国家一些利益慢慢破坏六国联盟。同时,国内,统一文字,钱币,度量衡,思想上独尊法家。
正是基于以上五点,秦国自然繁荣强盛。
占了秦川800里和蜀地,可以说占了当时最富庶的2个地区,采用商鞅变法,近攻远交,不强大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