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柴物流车辆需要安装GPS全球卫星定位跟踪导航系统吗

2025-05-20 10:30:1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老兄:最好就安装啦...
因为车载定位监控系统是基于GPRS/CDMA无线通讯、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络技术及数据库编程技术开发的面向车辆定位监控的管理系统,用户通过本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车辆的位置,运行状态,甚至车牌,车型,所属单位,驾乘人员,维护保养等信息,也可以查看车辆的历史使用情况,运行轨迹和统计管理等工作。本系统的出现能够为使用者带来管理和决策的信息化依据,提供管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车载定位监控系统由GPS车辆信息管理软件、客户端软件和车载终端硬件以及能够与INTERNET相连的网络设备组成;系统可以对各种移动用户实施全天候动态监控、定位、跟踪及调度指挥并完成实时、准确、快速、有效的智能化管理,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化社会中各部门。

回答2:

1、交通现状与国家政策导向
当今世界各国的大城市无不存在着交通拥挤问题。以美国为例,1976到1997年期间,年车辆公里数以77%的速度上升,可是同期道路建设里程的增长数却仅为2%,在城市交通中的高峰时期,54%的车处于拥挤状态。由于交通拥挤,人们每天消耗在上下班的时间比平时平均多了1.5h。同时导致商业车辆在交通运输中延误,增加了运输成本。然而有限的土地和经济制约等使得道路建设不可能达到相对满意的里程数,所以就需要在不扩张路网规模的前提下,提高交通路网的通行能力。这就需要综合运用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等手段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
随着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拥挤、道路阻塞和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困扰着世界各大城市。在我国,长期以来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近十年有了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上升到6.6㎡。尽管其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流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最近几年也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及摩托车的增幅年均在15%以上。以广州为例,广州市近10年来机动车年均增长速度为17%,其中轿车为19%,摩托车为35%。
相对于交通运输工具的飞速发展,我国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明显滞后,道路安全网络、道路标识、交通指挥中心仍然不足。“单独从车辆方面或道路方面考虑,均很难有效地解决交通问题。通过采用信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把它们联系起来,并实现智能化的ITS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综合司司长徐愈在2006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上表示,交通信息化需要融合科技力量才能使目前的交通问题得到改善。
交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孙国庆在“2007数字交通论坛”上表示:交通行业大规模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节能降耗,合理配置资源,减轻交通压力,提高运输效率。今后两年我国推动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有:加强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交通信息网络基础,两年内形成公路、港口、航道等12个交通数据元集标准。引导和推动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电子数据交换、交通信息通讯与导航及电子地图等信息化标准的制定、修定、和推广应用。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完善交通信息建设所需的核心和关键信息化标准,同时结合国家公共通讯资源和交通卫星通讯网络,形成管理有序、安全可靠、天地合一的交通行业信息通讯基础网络,推进应用系统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在“基于定位系统的车辆运营监控、调度和精确计量技术”、“水上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列为重大专项或重点推广方向,力争在五年内,建成一套实用、及时、灵敏、安全的公路水路管理信息系统。即智能交通系统(ITS)。
GPS车辆动态管理系统是ITS的重要子系统,约占ITS系统比重49%。全力推进公交信息化建设已纳入国家发展的重要议程,12月初,全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召开,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劳动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作为与百姓生活、出行等密切相关的领域,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质在此次会议上被予以突出强调。
结合国内公交客运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综合分析看,改善公交客运管理、提高运营效率规范运营秩序、保障安全生产、单纯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难以应对发展的现实需求。只有采用新兴科技手段来提升交通管理的效益。
如今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导航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作为集上述技术于一身的ITS子系统的GPS车辆动态运营管理系统已充分显示出对车辆即时、准确、全面信息化管理的独特优势,势必带来公交系统管理的深刻革命。
2、“stdier”斯迪尔 车辆动态监控管理系统的管理优势
⑴、用现代化运营管理和调度模式替代低效落后的传统管理模式
★ 实现网络化办公和无纸化调度、实时调度;
★ internet网上构建监控网络,监控工作不受地域限制。方便搭建运营平台,运营管理网络采用树状分布,方便不同区域、适用集团企业分层、分级运营管理模式。对全部线路车辆实行集中管理,分级调度监控;
★ 系统提供强大的管理分析功能。可对业务数据按照各种不同的口径进行统计分析,满足管理层的管理需求,取消人工添写路单、杜绝人为统计数据的失真和不公正性。数据统计自动化、精确化、科学化;
★ 结合强化管理手段和奖罚措施实现现场无人调度;
⑵、优化各项资源配置
★ 根据不同季节、时段和客流峰谷周期,合理调配运力资源,机动性强;
★ 即时编辑、发布合理均匀的行车间,避免运力浪费,降低消耗;
★ 减少站停时间,保障交通顺畅;
★ 大幅削减或取消在线稽查人员,代之于精确的自动运营数据统计,减员增效,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
⑶、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 借助IC卡、客流量计数系统、车辆定位技术和GPRS数据传输技术实现客运量、营运收入、运营秩序的过程的自动采集、传输、汇总,提供运营生产基础数据的实时性,满足不同管理层次的核算需要;
★ 各类统计报表、分析报表自动生成,决策依据,随即调用;
★ 与企业综合管理系统联网,实现企业网络化、自动化办公;
⑷、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使企业成本构成更合理
★ 该系统具有自动记录发车、收车、进站、出站、站停时间和检索车速、记录轨迹等诸多功能,可大幅减少运营、稽查、安全等行政部门的行政成本,从而大幅降低公交企业的运营成本。
★ 无纸网络化办公和统计的自动化可减少大量的人力、物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 精确的里程统计为油耗管理提供真实的依据;
⑸、安全生产,规范运营
★ 系统提供全自动语音报站、安全时速提醒功能,有效制约违规驾驶,减少司机作业强度,保障生产安全;
★ 制约超时驾驶、开疯牛车或蜗牛车的混乱运营秩序;
★ 制约监督越线、越区域行车;
⑹、改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品质,展示“窗口”文化
★ 提供周全自动的乘车语音服务;
★ 提供精确的整点语音报时;
★ 系统接入终端:如智能电子站牌、到站提示牌、LED信息发布屏为乘客提供车辆到达时间、距离信息、导乘服务等综合服务要素,提高公共交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stdier”斯迪尔 GPS 系统设计思想
整个系统的设计充分参照国家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文件中提到的“全面提高公交行业科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尽快形成公共交通出行查询系统、线路运行显示系统、营运调度系统、站点和停车场站管理系统”的精神并参照“城市公交客运系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使公交GPS管理系统的实施能够提升城市公交客运系统发展的综合水平。
公交客运GPS系统平台的建设最终要形成“网络集中管理、分级责权监控、责任清晰、管理高效”的客运管理体系的系统建设指导思想;从而有效的提高公交客运车辆的运营效率和效益,提升公交客运管理水平,真正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方便、快捷、舒适、优质的服务。
公交客运调度智能化管理系统按照先进、可靠、长远发展的思想要求进行设计,充分体现系统化、模块化、网络化系统集成的设计思想。在现有的GPS、GPRS、GIS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广泛应用的基础上,通过成熟的宽带网络技术ADSL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构建一个智能化的客运调度管理平台,实现既满足数据和语音、无线和有线调度管理的需要,又能提供全面、精确、及时的运营管理统计分析数据,以建设一个高度信息化的公共交通客运管理系统。实现公共交通调度管理的科学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三、”stdier”系统建设原则
⑴、系统的先进性
系统建设遵循先进的设计理念,采用新兴、先进的技术设计,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从系统性能、系统功能、产品稳定性、系统经济性能等方面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完全采用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技术和系统产品,保证前期所选型的系统与今后系统性能提升在技术先进性方面的可延续性。
⑵、可靠性和稳定性
系统采用国际品牌高性能服务器作为硬件平台,数据库系统采用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能提供超大型系统所需的数据库服务的SQL Server 2000产品。系统的整体设计完全采用模块化、组件式设计结构,相关核心通信软件也完全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主控系统采用工业级ARM内核的CPU,运行LINUX系统,稳定可靠;采用高精度GPS模块和差分技术,灵敏度高,定位精度高达2-6米漂移小,定位迅速准确,特有的远程维护功能,可便捷地实现车载终端的设置、维护、升级。
⑶、系统的安全性
在互联网的出口,设置千兆防火墙,防止非法用户的恶意入侵,抵御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来保护内部网络安全。对外提供服务的网上查车、报表及管理服务器放置在DMZ区。局域网采用星型拓扑结构,采用VLAN技术, VLAN子网隔离了广播风暴,防止非法用户进入内部系统,对一些重要部门实施了安全保护,便于网络局域网的管理和网络重组。
⑷、可扩展性和开放性
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支持各种应用的接口协议,使系统肯有灵活性和扩展性。支持多种硬件设备和网络系统的接入或输出。网站系统、数据库系统和信息通讯枢纽采用标准数据接口,具有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的能力。计算机网络系统适应将来的系统容量扩展,支持数据分组通讯、支持统一标准的软硬件接口。车辆通信终端智能化多接口,适应GPS、监控、调度、报警等技术和管理发展的需要。
⑸、系统应用设备的配套性
全自动报站器、智能电子站牌、动态电子路牌、电子到站提示牌、无线LED电子屏、数码硬盘录像系统、电子路单稽查系统,为调度系统的深化应用提供物资及技术保障。
⑹、系统实现目标
以国家积极推动城市ITS(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为契机,结合公交客运管理的运行特性和实际需求,开发、利用3G(GPS\GPRS\GIS) + Internet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在公交客运管理中的应用。建成以3G+Internet技术融合计算机技术构建的公交客运智能化动态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对现行营运调度管理方式的改革,实施智能化调度、无纸化管理;对在线营运车辆的情况实时调度、监控;对车辆的运营秩序、安全生产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提供全面的统计分析数据为决策层制定高效的企业管理提供分析,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效益;提供多元信息服务,系统能把相应的导乘服务信息以文字语音形式通过LED显示屏(选配)、智能电子站牌、全自动语音报站系统等同步传输给乘客,引导乘车,强化服务质量。最终建成“网络集中管理、分级责权监控、责任清晰、管理高效”的客运管理体系,从而对公交企业的营运、安全、服务三个方面实施高效管理,全面提升公交客运系统发展的综合水平,有效提高客运车辆运营的效率和效益,真正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方便、快捷、舒适、优质的服务。同时,该系统应能做到与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管理系统、道路网络实时监控系统等其他先进信息系统的逐步衔接与信息共享,最终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城市公共交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