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问题可能是高中二年级以上的但不超过高中阶段政治学科哲学部分的问题,它的标准答法应该是: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从量变到质变,当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的界限就会发生质变 ,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失之毫厘因为超过了量变的界限发生了质变,使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违背了适度原则,所以会失之千里。
从哲学上讲,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物体是没有的,就像这句话所说的:人不可能两次跳进同一条河。因为时间变化了,河也在不断的变化.
相关知识:
静止是相对、暂时的、有条件的。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存在着绝对运动。正确认识物质运动中的相对静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动和静止之间相互依存:没有静止,即没有事物相对稳定性阶段,事物就不可能运动、发展,运动就没有主体,因为运动.
运动和静止之间互相渗透:运动寓于静止之中,运动时也包含静止的存在。因此,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从量变到质变
原理是
马克司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
当量变到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发生质变
高中政治题是这样解释的
失之毫厘是超过了量变的界限发生了质变
所以原事物的属性也改变了
从而成了失之千里
量变引起质变,量的变化如果没有引起质的变化,即使还差毫厘,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