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春节将至,即将来临的牛年将有两个「5月」,全年共有13个月共384天,比阳历2009年多出19天。
新华社报导,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表示,农历年出现闰月是因为中国几千年依据传统农历,既考虑到与太阳直接相关的阳历回归年,又考虑到与月亮位相变化的阴历朔望月。
他说,一个朔望月大约是29.5天,农历一般以12个月为1年,共有354天或355天;而一个回归年约是365.25天,比一般农历年约多11天。
王思潮表示,如果任由农历和阳历间的天数如此相差下去,就必然会出现春节在夏天过的现象。为解决这个矛盾,古人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19年7闰」,因为19个回归年的长度与19个农历平年加7个闰月的总长度基本上相等,因此每隔2年到3年,就必须增加1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因而,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
即将到来的农历牛年被安排一个闰5月,农历年对应的阳历日期为2009年1月26日开始至2010年2月14日结束,全年共有384天。
中国的农历是以月亮周期为月份的计算单位,但四季变换却和地球公转周期相关。我们聪明的祖先用24节气来对月份进行修正。24节气分为12组,每个月对应一组,如果该组中的第2个节气没有在该月,就会有闰月产生,如正月对应立春,雨水,则雨水必须在正月,同样,春分在2月,谷雨在3月,夏至在5月,等等。
这个知识我从小就知道,但是我一直搞错了一件事,就是闰月怎么闰?我以为如果雨水不在正月,则闰正月,使雨水包括在闰正月中。洋洋对日历敢兴趣,我也这么告诉了洋洋。
今天,洋洋在看2009年的日历时,突然问:“怎么会闰5月呢?5月有夏至得嘛。”我仔细一看,己丑年5月开始于2009年5月24日,结束于2009年6月23日,夏至为6月21日,夏至确实在5月中,而5月后是闰5月,开始于6月24,结束于7月21日,大暑在7月23日。
经过分析,我发现自己以前的认识是错误的,每组节气的第2个必须在对应的月份没错,但是闰月的方式搞错了。如果这个节气不能落在对应月份中,应该闰前面的月份。比如2009年,5月后,如果马上是6月,则大暑不在6月,按照我以前的理解,应该闰6月,使大暑在闰六月,实际情况则是5月后马上闰5月,使大暑在闰六月。
突然,我觉得一阵悲哀,中国的历法虽然不是十全十美的的,但通过节气修正这一方法在古代也很先进,而且经历上千年,一直都很准确。通观12年基础教育,这个知识点处于语文和历史的空白交界处,两门学科都没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讲授,。直到今天洋洋才扭转我这个错误的认识。
楼主,你说的那个是农历.................我穿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