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曹爽明明有实力反抗,为何缴械投降了?

2025-05-13 07:14:5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要说历史上最会隐忍的人,司马懿绝对排得上号,他隐忍了一辈子,在人生最后时刻发动“高平陵之变”完成逆袭,开始掌握曹魏大权。高平陵之变,发生在公元249年,这一年正月初六,魏国少帝曹芳带着曹爽兄弟,出城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司马懿趁机封闭城门,发动政变。

司马懿关闭城门后,迅速占领武器库,然后亲率大军占据洛水浮桥,阻止曹爽等人回程,在此威胁曹爽,只他缴械投降,还有活路只是罢免官职,并以洛水起誓答应不杀他。优柔寡断的曹爽,最终决定交出兵权,投降司马懿。曹爽兄弟一回城,就被司马懿的士兵拿下,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处死,同时处死的还有他的许多亲信。

要知道当时的曹爽并不是没有反抗之力,他还有对抗司马懿的实力,他的谋士桓范劝说曹爽把皇帝迁到许昌,调外地军队和司马懿作战。曹爽这时不仅可以挟持天子到许昌,取得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还可以调动附近和外地的军队,但他却选择了投降。明明有很大的胜算,曹氏兄弟为何选择放弃抵抗,任人宰割呢?

有人说曹爽才能平庸,难堪大任,当年为了获得军功,率领七万大军伐蜀,贸然前进,导致七万大军深陷蜀境,进退不得,损失惨重。也许他自己也明白这一点,就算挟持天子起兵对抗司马懿,自己也不一定能够取胜,一旦失败自己就是死无葬身之地,而投降的话还有一线生机,曹爽他不敢去赌。而且曹爽还担心自己到不了许昌,当时的曹爽身边只有几千人,而他们离许昌大约有一天的路程,在赶往许昌的路上一旦被司马懿的大军追上,结果也是死,贪生怕死的曹爽只能选择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