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什么意思?其中“资”字怎么解析?“通”又做何解?

2025-01-31 07:44:4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资治通鉴"是“给所有治理国家社会的人做借鉴”的意思,其中"资"字是“供给”的意思,"通"是“全”的意思。

《资治通鉴》,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此书引起司马光之后许多史学家的醒思,史学家面临改朝换代,君臣异位的尴尬时期时,往往以资治通鉴的撰写精神为原则,强调君臣处理事情与一般人处理事情有所不同与学习思考。这一个特点由书名也可看出,「资治」两字意谓著帮助。「通」则意谓著博通古今,「鉴」则有引为借镜之意。书名为宋神宗所定,取意「有鉴於往事,以资於治道」。

回答2:

《资治通鉴》原名为《通志》,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完成,历时十九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资:有助于; 
治:治理 
通:贯通,指贯通古今 
鉴:借鉴

《资治通鉴》,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这1362年的兴衰更替,确实有不少值得治理国家社会的人借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