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分为什么?

2025-05-19 12:05:3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一般反应主要有接种部位的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发热、倦怠、乏力等全身症状,发生率高,但病情较轻,恢复较快,一般不需要临床处理。异常反应指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伤,发生率极低,病情相对较重,多需要临床处理。不同的疫苗异常反应表现差异较大,发生率也不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4/100万剂,乙肝疫苗为1/100万剂~2/100万剂。 专家们说,在预防接种过程中遇到的偶合症很容易与不良反应相混淆。偶合症即受种者处于某种疾病潜伏期或存在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接种疫苗后巧合发病。 偶合症发生概率有多大?专家们以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偶合死亡为例,进行了推算:全国每年约有17万新生儿死亡,即每天约有466名新生儿死亡。按照全国乙肝疫苗接种首针及时率为75%计算,则每天约有350名新生儿死亡者接种了乙肝疫苗,即去全国每天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能出现偶合死亡35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