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肠道细菌与肥胖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的研究?

2025-05-18 15:40:5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最近一直在做巨噬细胞相关的工作,包括抗原的识别,细胞因子的分泌以及释放和相关的信号通路。之前一直专注于激活免疫反应的研究上,没有想到跟糖尿病和肥胖的关系。但是糖尿病病人确实都或多或少的有免疫功能异常的情况,有联系也不足为奇。然后简单查看了下原因。贴图如下:图中说的比较明白,炎症引发后对细胞的直接影响就是内质网压力的产生。内质网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有光面内质网和糙面内质网,前者负责脂类代谢,后者负责蛋白合成和修饰。内质网压力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改变细胞的物质能量代谢状态。 赵立平研究组发现血清中LPS(细菌脂多糖内毒素)升高,认为来源于肠道菌群,这个过程我看不懂。但是LPS是由免疫细胞(不仅仅是单核巨噬细胞系,上皮来源的细胞表面也会高表达TLR家族受体分子)的TLR4和TLR2所识别并激活下游通路的,一般来讲会经由PI3K/mTOR/NF-kB通路改变细胞的代谢状态,诱发一系列的炎症因子(细胞因子)的分泌,而这些因子的分泌反过来又会促进其他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降低对胰岛素的响应性。对细胞而言,内质网压力意味着逆境,所以细胞膜的脂类分子的成分往往会发生改变,脂类分子的合成也会相应增加。癌细胞在产生耐药性的过程中走的就是这个路子。 然后我们看看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分泌量的变化。贴一个补充材料里面肝脏的吧。可以看到比较关键的几个细胞因子都有了明显的升高,同时受体的表达量在正向刺激的情况下也增多了大约1倍左右。肝脏是机体重要的脂肪合成和代谢的器官,整体炎症水平上升的话,脂类分子的合成量提高是肯定的了。 然而,赵赵立平研究组并没有给出调整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如IL-8,IL-10,IL-17等),我认为这些细胞因子对肥胖的影响也很重要。当然,现在的工作已经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了,调整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完全可以作为另一个新的题目去做。 以上为对文章的解读。 当然,这是非常基础的研究性工作,目前来看距离临床应用十分遥远。L大在评论中也说的比较清楚,毕竟他做临床。日常生活中,许多食品都含有增强免疫功能的分子,细菌内毒素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带来的,或者还有其他的食物来源的分子也能起到增加血清中LPS浓度的效果。从文章本身而言,是非常有意思的工作,将炎症与肥胖和糖尿病联系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些应用方面的研究的话,都将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