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如何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2025-05-22 17:13:0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疾控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人民对疾控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2003年“非典”、2008年“手足口病”和2009年“甲型H1N1流感”这些新的传染病发生,给我们疾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给我们迎来了疾控事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可如何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依托本职工作去做好新形式下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也是我始终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疾控工作者,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在经济基础上得到足够的保障。 疾病预防控制属于保障公共健康安全服务,所必需的经费是公共财政的责任。政府应转变观念,把公共卫生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把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把公共卫生事业作为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主要项目,并将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疾病预防控制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上来,努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总体水平。 二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才建设。 由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人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即使有充足的资金和设备投入,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人才的引进与选拔,在用人上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专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在人才的培养上考虑长期性,注意人才结构建设,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保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政府部门应该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引进制度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从而使一些必需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住”。 三要切实做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 扩大免疫规划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是政府通过卫生部门为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是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保障。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免疫规划工作制度,监督实施好计划免疫运转,确保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五苗”和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全程、规范接种率分别达95%和85%以上。要严格执行免疫规划工作程序、流程和技术规范,全面落实扩大免疫规划的各项措施和免费政策。切实落实扩大免疫工作经费,加强疫苗的分发、储存、管理,加强冷链设施的运行维护,确保接种疫苗质量良好。要健全预防接种网络,合理划分接种单位责任区域,科学设置预防接种单位,杜绝免疫空白。要继续完善乡镇预防接种门诊定点与上门巡回接种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在有条件的村卫生室设立接种点的办法,充分调动村医生开展预防接种的积极性。要继续做好AFP病例的监测报告工作和重点地区脊灰强化免疫工作。要积极协调教育部门落实入学、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及时开展相关儿童建卡建册和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建立健全儿童抵抗疾病侵蚀的免疫屏障。 四要做好传染病管理工作。 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克服麻痹松懈情绪,进一步完善防控工作预案,做到科学防控。要通过建立健全疫情信息通报制度、落实医院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制度、健全首诊报告制和首诊负责制等,切实落实好不明原因肺炎、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等各种传染病的各项防控措施。并要对传染病发展的趋势做一个基本的判断,进行规范的登记和报告,做好流行病学的调查和分析。 五要不断提高卫生应急工作水平。 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机制、体制、预案体系和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积极推动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技术机构内的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健全卫生应急工作制度,规范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并建立科学调用机制;要建立卫生应急预案、方案动态更新修订机制,分层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应急培训,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队伍装备;要切实抓好《临武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进一步提高预案执行能力和现场快速反应处置能力;要规范卫生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教育;要切实抓好急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应对工作,协调做好中毒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和重大活动卫生应急保障等工作,有序、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六要抓好健康教育工作。 要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疾病控制中的基础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要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要以性病艾滋病、结核病防治、救灾防病和重点传染病防治等为重点,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