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症状

2025-05-10 04:34:0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脑积水的“水”是指大脑组织分泌的脑脊液,正常状态下的脑脊液对大脑的保护和生理功能的行使都有重要作用,脑脊液的量若超过正常范围就形成“积水”了。

第一,对于婴幼儿来讲,颅内压增高是其典型的症状。由于婴幼儿骨缝未闭合,虽然病儿颅内压逐渐增加,但颅缝随之扩大,因此颅内压增高症状得以代偿,故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仅在脑积水进展迅速者发生。随着颅内压增高,晚期则出现锥体束征、痉挛性瘫痪、去脑强直、眼底视神经萎缩和视力减退、表情呆滞、智力迟钝,脑积水未期常变成白痴。

第二,头围增大。常在产时或产后不久出现,大多数在生后数周或数月开始头围呈进行性扩展。患儿颈因头重而不能直立。

第三,卤门增宽。主要表现为前囱增宽,张力增高,部分患儿后囱或侧囱亦可裂开,严重者颅缝哆开,颅骨变薄。叩打前囱附近颅盖骨有破壶音。

第四,落日眼征。由于颅内压增高系双眼上视受限,两眼球下转,眼球下半部沉落到下眼险下方(落日眼征),此为重要的体征。如脑积水静止,每一个好转的征象,也是两眼球下沉开始改善。

回答2:

一、高压性脑积水
(一)婴儿脑积水
较同龄婴儿头围增大。
前囟扩大、隆起、张力较高,患儿直立时仍不凹陷。
颅缝分开,头部叩诊呈“破壶音”。
额部头皮静脉怒张。
脑颅大而面颅较小,“落日征”。
神经系统体征: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四肢肌张力增高或轻瘫等。
有时可出现特征性的高音调啼哭。甚至出现抽搐发作或嗜睡、惊厥。
(二)儿童脑积水
一般为 3~10 岁。
先天性者常自婴儿期发病,呈缓慢进展,后天性者继发于炎症、颅内占位。
因为儿童期骨缝常已闭合,头颅增大不明显。
颅内压增高三联征:头痛  恶心 呕吐。
叩诊出现“破壶音”,则表示颅骨缝又分开。
眼外肌麻痹,下肢肌张力增高,步态不稳。
晚期可出现智力障碍。
内分泌异常,如性早熟或生长发育迟缓。
(三)成人脑积水
颅内压增高征 。
双眼外展麻痹 。

进行性意识障碍 。
痉挛性四肢瘫,以下肢重、上肢轻为特征。
内分泌异常,如肥胖性生殖退化或性早熟等。
二、正常压力脑积水
(一)成人(三联征)
步态障碍:常为首发症状,轻者失平衡,重者不能行走或站立。典型者表现起步困难,行走双脚分开、碎步、前冲。
精神障碍:智力改变一般较早出现,多在数周至数月内逐渐加重。开始时呈现近事遗忘,继而发生思维和动作迟缓,病情严重时可有明显说话迟缓、缄默、肢体运动功能减退。记忆力和书写功能明显障碍。
尿失禁:一般在较晚期出现。大便失禁少见。
(二)儿童
较同龄儿童头围增大。
发育迟缓,智商轻~中度降低。
肢体轻度痉挛性瘫痪。

回答3:

脑积水不是一种病,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病理结果。脑积水是由于颅脑疾患使得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量增加,脑室系统扩大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大的一种病症,通常以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和吸收不良较为多见,而分泌过多者较为少见。广义的脑积水亦应包括蛛网膜下腔积液、硬膜下积液等。 脑积水是由于颅脑疾患使得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量增加,脑室系统扩大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大的一种病症。其典型症状为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视神经乳头水肿,偶伴复视,眩晕及癫痫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