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观音亭、高溪庙,位于云霄县城以东8公里的海滨高溪村。高溪庙是清朝康熙年间天地会前五祖结盟地点。高溪观音亭则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提喜云龙禅师正式创立天地会(洪门)的地点。这两座寺庙均为“洪门”诞生圣地。
高溪庙又称灵著王庙,俗名高溪顶庙。位于云霄东厦镇漳江下游北岸高溪村,西距云霄城关8公里。后依连绵的梁山,面临漳江出海口,南距江岸1.5公里。因址在溪塘高溪自然村后山坳,故名高溪庙。庙始建于明,清雍正、乾隆及咸丰丁巳年(1857)、民国癸酉年(1933)、公元2002年均有修葺,梁架基本保存清中期建筑风貌。1991年3月20日,被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庙坐北朝南,由前埕、主殿及西侧偏殿组成,占地面积809.73平方米,建筑面积276.28平方米。主殿平面呈纵向长方形,面阔8.29米,进深15.25米,由门厅、天井、两廊及大殿组成。
高溪庙祀唐开漳圣王陈元光及文武将佐雕像。《云霄厅志》“陈圣王庙”条载:“陈圣王庙,一在高溪保。”据传南明永历年间,延平郡王郑成功率军进入云霄,为收复台岛之计,曾至此拜谒陈圣王。是时有一擎旗军校,因身佩此庙“元帅爷公”马仁神符,参与全军渡海收复台湾,威慑敌胆,殊为勇敢,捷足先登赤嵌楼。又清同治四年(1865)雪二月,太平军南方余部进攻高溪村,被村民合力击退。故大殿神龛两侧有木联云:“辅国姓平台湾赫曜神威传异城,保蒸民杀长发璀巍庙祀仰高溪。”旧时历任云霄厅分府每年必例发官银,亲临此庙祭祀陈圣王。庙内偏殿祀康熙年间天地会前五祖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画像及乾隆年间创会人提喜雕像,左侧室辟“天地会史料陈列室”。庙内还有“拓土开疆宜崇祀事,安民保境犹仗英灵”,“拓土开疆殊勋施社稷,饮和食绩厚泽遍云霄”,“开漳水万世衣冠文物,创云山千秋伟绩丰功”,“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等木质楹联多对。正门楣额饰“合社”、“平安”鸟篆印2枚;门厅四支斗拱外侧分绘“高溪楼庙”4个篆字。大殿山墙石壁立咸丰丁巳年(1857)《重修高溪庙捐资碑记》、光绪初年《捐金碑记》及光绪十八年(1892)《重修顶庙路碑》等旧碑记3方。偏殿寝室内有一块黑漆金字诗匾,系清乾隆第十一子“成亲王”偕本邑宰乘船沿漳江晋谒高溪庙的感怀诗作。高溪庙与高溪观音亭佐近而立,同一坐向,两庙前即漳江入海口,水流分为南北两条支流,与自东面流来的蔗港汇合,形成三河合流的特殊景观。正好与天地会秘籍《会簿》及此庙正门楹联所描写的“地镇高岗,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的地理环境相吻合。
此庙是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天地会创立及传播的主要聚义地点之一。据清廷档案记载,当年“洪二和尚”提喜在高溪庙“歃血拜盟”,创立天地会;次年在高溪观音亭发展会徒,逐步形成庞大的民间秘密组织。
至于图片这里上传不了,等问题解决了,评论里发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