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平方公里
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是苏北最大城市和由苏、鲁、豫、皖边区组成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全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全市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963平方公里。
徐州古称彭城,为华夏九州之一,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意经和养生学的鼻祖彭祖、汉代开国皇帝汉高祖、人杰鬼雄项羽都在徐州留下了他们的痕迹。彭城大地上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每年10月初,徐州还举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而以云龙山水、泉山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兼有北雄南秀之美,美若西子,秀比江南,是苏北著名的风景胜地。
徐州概况
区号:0516
邮编:221000
人口:全市总人口916万,其中市区人口178万。
车牌代号:苏C
区划:辖云龙、鼓楼、九里、泉山、贾汪5个区,新沂、邳州2个县级市和铜山、睢宁、沛县、丰县4个县。
云龙区 面积 118平方千米,人口 29万人。邮政编码220009。
鼓楼区 面积 212平方千米,人口 38万人。邮政编码220005。
九里区 面积 98平方千米,人口 25万人。邮政编码220040。
贾汪区 面积 690平方千米,人口 49万人。邮政编码220011。
泉山区 面积 62平方千米,人口 43万人。邮政编码220006。
邳州市 面积2088平方千米,人口161万人。邮政编码221300。市人民政府驻运河镇。
新沂市 面积1571平方千米,人口 96万人。邮政编码221400。市人民政府驻新安镇。
铜山县 面积1856平方千米,人口118万人。邮政编码221116。县人民政府驻铜山镇。
睢宁县 面积1767平方千米,人口132万人。邮政编码221200。县人民政府驻睢城镇。
沛 县 面积1349平方千米,人口115万人。邮政编码221600。县人民政府驻沛城镇。
丰 县 面积1446平方千米,人口110万人。邮政编码221700。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徐州地理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 34°58′之间。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1%。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为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全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
卫星地图
坐标
经度:117.18058347702026
纬度:34.266695357902464
徐州历史
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建都彭城。
东汉时,州名。辖郡、国五,县六十二。治所郯县,在今山东都城县。汉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三国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
1949年因江苏省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市暂由山东省代管。
1953年1月徐州市正式划归江苏省直辖,新海连市划属江苏徐州专区。
1953年1月江苏建省,设徐州专区 ,专员公署驻徐州市。原属山东省临沂专区的新海连市及赣榆、东海、邳县3县,滕县专区的铜北、华山、沛县、丰县4县,和原属皖北行署区宿县专区的砀山、萧县2县及原由苏北行署直辖的淮北盐区,划入徐州专区。徐州专区辖1市9县1盐区。同年,原属淮阴专区的新沂、睢宁、邳睢3县划入徐州专区。撤销铜北、华山、邳睢3县,复设铜山县。撤销淮北盐区。东海县政府迁海州城。徐州专区辖1市10县。
1953年1月1日, 徐州市 为省辖市。
1954年,新海连市改为省辖市。同年12月,萧县、砀山2县划为安徽。 徐州专区辖8县。
1958年,原由省辖的徐州、新海连2市,划为徐州专署领导。徐州专区辖2市8县。
1960年,铜山县划为徐州市领导。
1961年,新海连市改名为连云港市。
1962年,徐州、连云港2市改为省辖市。将铜山县划为徐州专区领导。辖8县(铜山、丰、沛、睢宁、邳、新沂、东海、赣榆)。
1965年10月26日,江苏省人委批准设立矿区。
1970年,徐州专区改称徐州地区,专署驻徐州市,辖丰县、沛县、赣榆、东海、新沂、邳县、睢宁、铜山8县。
1983年,江苏撤销地区专员公署,实行市管县的建制。徐州市下辖5区(云龙、鼓楼、郊区、贾汪、矿区)6县(丰县、沛县、邳县、铜山、睢宁、新沂县)
1990年2月起,经国务院批准,先后撤销新沂、邳县,改设新沂、邳州市。徐州市共辖2市4县4区。
1993年调整市区行政区划:将郊区的朱庄乡、下淀乡及王场街道办事处划为鼓楼区管辖,狮子山乡划为云龙区管辖;将云龙区的王陵、永安、西关和湖滨4个街道办事处划为郊区管辖;将鼓楼区的夹河、和平2个街道办事处及铜沛、牌楼2个街道办事处位于中山北路以西的居委会划为郊区管辖,将子房街道办事处位于响山北路以南的居委会划为云龙区管辖。
1993年调整市、县行政区划:将铜山县的青山泉、大泉、紫庄、汪庄,鹿庄、汴塘、大吴、塔山、耿集9个乡及矿区的青山泉、董庄、旗山、权台4个街道办事处划为贾汪区管辖;将铜山县的拾屯乡和夹河乡的火花、群英2个村划为矿区管辖;将徐州市郊区更名为泉山区。
199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新沂市炮车镇划为邳州市管辖;将邳州市合沟镇划为新沂市管辖。将铜山县潘塘镇划为徐州市泉山区管辖;撤销泉山区潘塘镇,设立潘塘街道办事处。
2005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41号):将铜山县大黄山镇和大庙镇划为徐州市鼓楼区管辖。
徐州市现下辖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四县,邳州市、新沂市二市,以及鼓楼区、云龙区、贾汪区、泉山区、九里区五区。2005年1月统计数据:面积11258.3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1037.7平方千米),人口916万(其中市辖区178万),辖5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4个县43个街道、114个镇,395个居委会、2280个村委会,其中市辖区共计43个街道、7个镇,268个居委会、156个村委会。
徐州人文
徐州古文化遗址极为丰富,唐代的任山古道,遗迹犹存;新石器时代的大墩子、刘林、花厅等遗址出土万件文物,精美罕见。共发掘古墓葬数百座,以汉墓为主,主要有土山汉墓(云龙山北麓),北洞山汉墓(北郊茅村),东洞山汉墓(下淀乡),刘注墓(拾屯小龟山)。徐州是汉画像石最集中地区之一,建国以来先后发现完整画像石墓近30座,散存汉画像石约400余块,与南京的六朝石刻、苏州明清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徐州名胜古迹兼有南秀北雄之长,云龙山、兴化寺及其石佛,九里山的白云洞,户部山的戏马台,以及俗称为“五楼”的霸王楼、彭祖楼、黄楼、奎楼、燕子楼,代表了徐州传统文化特色。古建筑、现代文物和革命文物如乾隆行宫、兴化寺、文庙、权瑾牌坊、彭祖祠、道台衙门、吴亚鲁旧居、郭乐山旧居都受到市政府的重视并得到保护。
小的很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交通主枢纽;陇海--兰新经济带东部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商贸都会。近期(2000年)城市人口1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114平方公里;远期(2010年)城市人口1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50平方公里。
包括市区(鼓楼、云龙、泉山和九里区)及其四周相连的铜山县的夹河、茅村、大黄山、大庙、潘塘、汉王、棠张、三堡、柳新等九个乡镇;睢宁县双沟镇、观音机场及其净空保护范围用地;机场路沿线;城市水源保护区。总面积1150平方公里。
以中心区为核心,以主城区为主体,以绿色空间相隔离,以快速交通相连接的组团式城市结构。城市主导发展方向为东及东南。
其范围东起房亭河,西至丁楼,北起杨屯站、煤港铁路专用线,南达前二堡南,总面积300平方公里。由城市中心区、云龙风景区和坝山、下淀、拾屯、万寨、城西、铜山新区、朱庄、七里沟及潘塘等十一个城市分区组成。是城市二环西路、二环北路、湖北路、溢洪道及三环东路以内的地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降至43万人。城市东西发展轴线,南移东进,由淮海路向建国路--铜山路过渡。中心区以发展金融、商贸、科技信息、交通、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为主。进一步优化用地结构,增加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徐州客运站、徐州西站为对外交通窗口地区;古彭广场周围为商务中心区;文化路、牌楼、西安路、友谊商场周围、王陵路东段等地区为商贸次中心;建国路东段和沿故黄河两岸为市场群。
其范围北至湖北路,南至汉王水库南山脊线,面积为62平方公里。云龙风景区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进行规划和建设,包括云龙湖、云龙山、凤凰山、泉山、拉犁山和汉王拔剑泉等六个主要景区。
作为组团式城市分区,主要用于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和与之配套的生活区的开发建设。其中,坝山、下淀、拾屯、铜山新区和潘塘为城市副中心;金山桥、九里山和铜山新区为经济技术开发区。住宅建设以新区开发为主,2010年人均居住面积达12平方米以上。
以大环境绿化为基础,以一区(云龙风景区)三片(九里山、杨山、拖龙山)一环(三环路)两带(京杭运河和故黄河风光带)生态防护网为骨架,以面广量大的公共绿地为主体,以增加中心区绿地和云龙风景区的开发建设为重点,形成内外互映,层次有序,点、线、面结合,环境优美的绿地系统。突出以汉文化为内涵,自然山水为主体的古彭山水园林城市风貌。人均公共绿地远期达到8.7平方米,主城绿化覆盖率达到40%。做到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现代文明建设相协调,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对彭祖文化和汉文化的发掘。系统开发和重点保护彭祖文化和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及古战场、地下城等历史遗迹。
增强徐州在全国交通主枢纽的地位和作用,建设以快速交通为骨架"中心成网、外围成环、四周放射、五通汇流"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新建京沪高速铁路、连霍、京福、徐淮高速公路和徐州观音机场,扩大徐州、万寨等港口规模,完善铁、公路客、货运输主枢纽工程,拓宽城市12条出入口道路,建设一横一竖两环相结合的快速干道系统和市中心区"经八纬十"主干道系统,预留轻轨交通系统,加强支路和停车场建设。
按照"大城市、现代化、高标准、强辐射"的要求,完善科教、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保险、商贸金融等公共设施规划和供电、邮电、供水、排水、燃气、供热、公交、环保、环卫等基础设施规划及人防、消防、防洪、抗震等城市防灾规划,继而提高城市的整体水平,创造方便、舒适、安全、良好宜人的生活、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