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的偏方疗法有哪些?

2025-05-22 04:28:1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白塞氏病是一种以口腔、眼、生殖器为主要病变的独立性综合病征,亦称口、眼、生殖器三联征”。本病有时还常累及关节、大血管、肺、肾、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甚至造成很多器官同时受损。 中医在临床上即将白塞氏病分为三种类型进行治疗: 1、湿热火毒 :口腔、外阴溃疡,溃破处颜色鲜红,灼热疼痛,甚至糜烂腐臭。两目红肿疼痛,视物不清。伴发热,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坐卧不安,口臭便秘,小溲黄赤。舌质红,舌边溃破,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除湿,泻火解毒。 处方:龙胆草12克,大青叶20克,蒲公英20克,黄芩15克,黄连4.5克,黄柏12克,生地15克,丹皮9克,玄参15克,银花9克,炙甘草9克。 加减:两眼红肿赤痛甚加决明子、青葙子;口腔溃疡严重加挂金灯、射干;生殖器溃疡成脓阶段加山甲片、皂角刺;脓性分泌物增多可加半枝莲、生栀子;大便秘结加生大黄、玄明粉;小便涩痛加木通、车前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阴虚火旺 :病情缠绵,口腔、外阴溃疡反复发作,疡面暗红,溃烂的痛,目睛干涩羞明,视物不清。同时见有午后低热,手足心热,烦躁不安,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部潮红,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质红少津,或见裂纹。舌苔薄白,或少苔,或光剥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清热泻火。 处方:黄连3克,知母9克,石斛20克,龟版15克,生地、熟地各15克,山萸肉9克,茯苓20克,丹皮9克,北沙参15克,蛇舌草20克,板蓝根15克,炙甘草6克。 加减:目赤肿痛加枸杞子、杭菊花;口腔溃疡久不愈加天花粉、芦根、地骨皮;生殖器溃疡久难愈合加露蜂房、皮尾参;皮肤结节肿痛难消酌加桃仁、川芎、红花。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脾肾阳虚 治法:温肾健脾,益气除湿。 处方:淡附子6克,肉桂5克,党参20克,炙黄芪20克,干姜4克,白术12克,茯苓15党,当归12克,升麻3克,忍冬藤20克,炙甘草5克 加减:目翳遮睛加谷精草、杞子;口腔溃疡经常反复发作加太子参、鳖甲;生殖器溃疡久不愈合加鹿角片、熟地;下肢浮肿较甚加五加皮、汉防己。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注: 1、常易被口腔、皮肤、眼各科视作单独孤立的局部疾患而误诊。 2、现代西医学迄今未明本病病因,且尚无理想控制病情的药物。 根据白塞氏病的临床特征,与中医学“狐惑病”颇为相似,在300多年前,就有资料记载,疗效显著。

回答2:

即是中医的狐惑病。可用甘草泻心汤合当归赤小豆散化裁。遂拟:半夏12g 黄芩9g 黄连9g 干姜9g 党参6g 大枣7枚 炙甘草12g 当归9g 赤小豆15g 石膏30g

回答3:

应根据不同类型而用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