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的名人故事13

2025-05-18 02:25:5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国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有一次对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摆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一上台就说:"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支持会议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的人们立刻发出了轻松的笑声。

  在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够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项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摘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这真挚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使与会者为之动容。

  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陈总,您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啊?"会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回答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革命家、政治家、新四军老战士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1901年8月26日,陈毅在四川省乐至县劳动镇出生,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校担任政治工作,同年在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红四军军委书记、江西军区司令员,红军长征后与项英等同志参与领导三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游击斗争;抗日战争后期,他出任新四军军长;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全国解放后,陈毅担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长、上海市委第一书记,1958年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陈毅是中共八大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七、九大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陈毅元帅因患直肠癌,于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编辑本段]生平事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师长,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军委书记,红六军、红三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军长、军长。
  外滩---陈毅塑像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建国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兼任外交部部长。还曾任国务院外事办主任,外交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是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2年1月6日,因患直肠癌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
  陈毅兼资文武,博学多才。有多种军事、政治论著和诗词著作,编为《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诗词选集》和《陈毅诗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