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黔地本来没有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发现驴子)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看到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做了神。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看它,渐渐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了,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似的。渐 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扑击驴子。老虎渐渐又靠近驴子,态度更为随便(更加不庄重),碰撞它,靠近它,冲击它,冒 犯它,驴子禁不住发怒,就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这件事,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一下跳跃过去,大声怒吼,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开(走了)。
课文简析:
文章开篇点题,重点写驴的来历,为故事展开做好准备。老虎出场后,从老虎的角度写驴的外形,老虎见驴形体庞大,加之之前当地并没有出现过驴这动物,因为不了解所以一时为它所迷惑,产生了“以为神”的看法。但是,老虎清楚自己的看法只是个初步的印象,就萌发了进一步了解这个“庞然大物”的愿望。于是“蔽林间窥之”,渐渐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地观察它,但结果还是“莫相知”。这里,细致地写出了老虎初见驴的惊恐之状和想了解对方的急切心理。
《黔之驴》中塑造的蠢驴的形象,是当时社会上那些徒有其表、实则虚弱无能的人的生动写照,作者借“黔之驴”来深刻地讽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