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世纪50年代,融资租赁产生于美国,随后此种业务模式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复制和发展。经过60年的发展,全世界的租赁成交额在2012年达到8,680亿美元,融资租赁与银行贷款、资本市场“三足鼎立”,发展成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我国于80年代引入融资租赁业务,但限于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环境的影响,融资租赁业务初期发展一直较为缓慢,2007年,银监会为应对WTO协定中允许外资银行在华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规定,开始实施《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加入开启了中国融资租赁业的新篇章,我国融资租赁业实现了高速增长。
前瞻产业研究院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共2045家,比上一年增加959家,增幅88.3%,比上年提升12.9个百分点。行业从业人数总计28247人,比上年底增加2455人,增幅9.5%。注册资本金总量5564.6亿元,比上年底增加2680.4亿元,增幅92.9%。资产总额1101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首次突破万亿元。合同余额32000亿元,增幅52.3%。
我国GDP总量持续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转型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融资租赁行业兼有的产品促销和投融资功能契合中国制造业转型的需要,适应产业升级的经济环境,未来发展正当其时。根据“十二五”规划目标中描述,2016年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将形成一批规模大、竞争优势突出、业务拓展能力强的融资租赁龙头企业,融资租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将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