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孕期保健,已为准妈妈们所关注。孕期内避免x光照射,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x射线是一种穿透性很强的电磁波,会对未来的宝宝造成伤害。
然而,现实生活中电磁辐射无处不在。我们喜爱的手机、电脑、彩电,厨房的微波炉、电磁炉......总之只要存在电场与磁场的变换,就产生电磁辐射,就对环境造成电磁污染。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客观存在,有人称之为继空气污染、水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若不注意防护,可能危及人类的健康,尤其胎儿,特别容易受到伤害。
研究表明,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与细胞分裂的活跃程度呈正比。受孕早期的胚胎细胞恰处于分裂的桑葚期,对电磁渡的生物效应耐受性弱,一个幼嫩的生命,可能因此而被损伤,甚至导致流产而使新生命凋亡。
若胎儿的组织器官处于形成发育的关键阶殷,此时遭受超标的电磁辐射,婴儿器官及骨骼畸变的概率会明显升高。也有报道认为,主要的伤害表现在对日后智力的影响。
由于个体对电磁辐射耐受的差异,并不意味着每个胎儿都会得病,电磁波的生物危害还在不断探讨之中,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胚胎期的电磁辐射,是影响宝宝健康的因素之一。专家指出,这种影响或许若干年后才能显现,宝宝的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不足等问题,与母亲“长时间、短距离、高频率”地接触电磁辐射不无关系;白血病等特定疾病,也可能与胎儿期受电磁辐射危害有关。
职业女件对电磁辐射的冷谟令人担忧。当我们走进超市、银行、邮局、电信等部门,看到电脑操作岗位前大多是女性,而且以育龄女性居多。她们置身电脑群中,电碰辐射的强度因此而叠加;她们长时间而对显示屏,辐射伤害由此而累积;她们手触键盘和鼠标,那根与主机相连的导线,犹如天线,无形中将主机
的电磁波放大并拉近了距离。
专家告诫,由于电磁辐射的频率、波型、强度各异,完全杜绝泄漏有难度,消除伤害也无完美的方法。因此,为了后代的健康、家庭的幸福,重在预防。孕妇最好做到:
1、远离电器产品。电磁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孕妇看电视的一般距离,应为荧屏宽度的五倍左右;开启微波炉后要离开1~3米远;手机天线在通话时距离头部如果不足一厘米,最好使用分离式耳机接听;手机接通的一刹那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不能贴近身体按键。
2、不要将电视、电脑、冰箱、音响、自动化办公设备集中摆放,孕妇的卧室更应少放或不放,以避免超剂量辐射的危险。
3、电脑操作岗位上的孕妇应穿屏蔽性能好的防电磁辐射服饰;适当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间休息;定时体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多吃含维生素A、C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增强自身抵抗电磁辐射能力。
4、女性的腹部、男性的生殖部位,应给予特别的防护。因为人类的“种子”对电磁辐射最为敏感,容易染色体崎变和基因调控失常。
长期接触超短波发生器的人,可出现男人性机能下降,阳萎;女人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由於睾丸的血液循环不良,对电磁辐射非常敏感,精子生成受到抑制而影响生育;使卵细胞出现变性,破坏了排卵过程,而使女性失去生育能力。
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以产生遗传效应,使睾丸染色体出现畸变和有丝分裂异常.妊娠妇女在早期或在妊娠前,接受了短波透热疗法,结果使其子代出现先天性出生缺陷(畸形婴儿)。
电磁辐射能引起人体神经、生殖、心血管、免疫功能及眼睛等方面的病变;对职业人群危害更大,其症状主要表现在: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烦躁、乳癌、妇女月经紊乱、皮肤老化、呼吸困难、腰背酸痛等。
电磁污染目前排在污水、废气、噪音之前,成为第一大污染。电磁辐射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各种家用电器、电子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电器装置只要处于操作使用状态,其周围就会存在电磁辐射,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辐射剂量下,人体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广泛。
研究证实,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下,电磁强度只要达到1mG,就可使抗体无法和血细胞结合,如果达到10mG,则可使胸腺细胞死亡,免疫力下降,若达到40mG,则胚胎发育异常,导致畸形儿。 对生育系统的有影响!
专业作业人员的防护,早已取得社会的认同。普遍建立了卫生安全制度和标准。如我国制定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然而非专业人员的防护,还没有明确的安全标准。专家认为人体长时间接受电磁辐射剂量超过20Mg(毫高斯)强度时,必须进行防护,由此可见,尽可能使接受到的辐射强度低于2高斯。然而有些情况是不能远离的。如操作电脑,使用电热毯等。
个人建议还是穿防辐射服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