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的历史由来最早出现于我国公元五世纪的南北朝时代。《南齐书》上说:“褚渊以腰扇障日。”,这“腰扇”,据《通鉴注》上的解释,“即折叠扇。”不过那时还不流行。到了北宋,“如市井中所制折叠扇……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市井有制,说明它已不是少数人专用的了。
宋时历史时期的折扇使用最广的名称是“折叠扇”,当可理解不过是早期名称“叠扇”的引申、演变罢了。即使在宋代,折扇仍有许多名称,并未统一。例如,《高丽图经》卷二十九称为“折扇”,《梦粱录》卷十三称为“折揲扇”,《癸辛杂识》称为“聚扇”,以及还有的称为“聚头扇”、“聚骨扇”等等。可见,折扇之名可以追溯到晋代。由此亦可见折扇并非舶来品,而是发源于中国的土产。
明永乐开始主导折扇潮流,他命令内务府大量制作,并在扇面上题诗赋词,分赠于大臣。一时折扇大贵,成为一种时尚。文人雅士学着互赠题诗词字折扇,表喻友情别意。手持折扇,成为当时生活中高雅的象征。折扇一旦流行,久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