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犀牛角虎符吗?什么书籍上有记载?哪个朝代的?

2025-05-23 06:11:5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没有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战国和秦汉两代。从出土文物看,东周时期有鎏金虎符,战国以后虎符一般由青铜制成。
作为国君调兵的凭证,虎符的背部刻有铭文,分为两半,两半的形状、铭文都是相同的,右半存于君王或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合在一起就成为调兵的信物。
两半虎符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对应,就好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只有同为一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这就是“符合”二字的来历。
所以虎符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
战国时期的铜虎节“韩将信庶节”,侧面有“韩将信庶节”十字的阴刻铭文,可见是当时发兵过关的一种信物和凭证。

回答2: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虎符材质一般为青铜或者黄金,好像没有听说过有犀牛角虎符。

回答3:

我好像在书上看到过,应该是汉朝以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