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综合复习建议
一、“古诗词背诵”的使用
■ 不必占用教学时间来讲解:
■ 利用注释了解诗词的大致意思,重点在背诵上;
前面11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掌握了一些了解古诗词大意的基本方法。这组中安排的古诗词,是为了体现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而设计的,提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利用自己在小学阶段掌握的语文能力来独立学习。因此,这10首古诗词,不要求教师像以前教学古诗那样,占用教学时间来详细讲解。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自学时,要利用每首诗词下面的注释大体了解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同学,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可以分散背诵也可以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开展。
二、“综合复习”的使用
■ 编排目的是给老师提示一些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选择适合学生程度的材料,综合性地检测学生的语文素养。
■ 这9篇阅读材料,内容各异,形式多样,旨在检查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凭借这9篇文章设计的题目,涉及到小学毕业生所应达到的语文能力的方方面面。
主要有:能朗读、默读程度适合的文章;
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认字、理解词语;
能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的顺序;
能联系实际谈谈阅读的体会感受等。
还结合阅读安排了仿写、缩写、写由阅读想到的人和事、写读后的感想等多种练笔。
除了利用阅读材料进行复习,还安排了“给外地亲友写封信”,这是通过实实在在的通信活动,复习写信这一最常用的应用文。
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切实用好这些综合复习材料。如果有条件,还可参照这样的思路和方法,作适当补充。
■ 既然是复习,就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学自练、自测自评,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
■ 使用说明:
①是为方便教师组织复习或进行质量检测提供的参考材料,教师可根据本班的教学实际自行取舍,可以全部使用,也可以选用一部分。
②综合复习材料可在期末总复习时集中使用,也可在全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分散安排。如果分散安排,有的可与课文的教学适当联系。例如,《狱中联欢》一文的学习,可安排在第三组阅读了缅怀革命先辈的课文之后;《智慧之花》一文,则可在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之后引导学生阅读。
③使用材料的课后练习题要充分重视,采用合适的方式加以落实。
■ 附网上找到的材料供大家参考:
古诗词背诵
第一板块
一、充分自学
1.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
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
3.背诵古诗词。
二、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
2.全班交流10首古诗词的大意。
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
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
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带有“白日”的诗还有哪首?
⑧《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⑩《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三、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
四、有机联系,拓展读《江畔独步寻花(黄狮塔前江水东)》《春望》
第二板块
一、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超联想,分类复习古诗词
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联想到: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
咏物言志诗──
《石灰吟》《竹石》
联想到:
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写景诗──
《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
联想到:
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二、以作者为生发点,复习积累的有关作者的诗词。
如:王维、王昌龄、杜甫、郑燮、苏轼等。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练习题
一、 默写《七步诗》,(4分)并填空:(合计16分)
( )
1、这首诗里写到了( )种事物,分别是 。3分
2、这首诗里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请分别找出来,并作解释:4分
的意思是 ;
的意思是 ;
的意思是 ;
的意思是 。
3、“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 )句。这两句诗是( )对( )说的,它的意思是( )。3分
4、这首诗用了( )手法,全诗用( )和( )来比喻( )之情。2分
二、《鸟鸣涧》是( )朝被称为“诗佛”的( )写的。全诗写了 这个季节(时间) ( 地点 ) ( 怎么样 ) 的景色,突出了一个“( )”字。诗中有一个字“时”,它的意思是: 。8分。
三、(6+4分)《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 )写的一首( )诗。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
诗中“平明”的意思是 ;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 。
我还能默写一首送别诗,并写上朝代和作者:
( )
四、《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杜甫,被称为“( )”。我曾经学过他写的另外一些诗(
)(写上诗名,三个)。在《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中,有两个用得十分好的“对子”,也即是“对偶句”,是:( ),( )。(4分)
五、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10分)
( ) ( )
1、这两首诗都用了( )的手法,第一首明写( ),实质要表达自己
( )的高尚节操;第二首吟咏( ),赞扬了它们( )的精神。
2、《石灰吟》的“吟”在这儿是( );“尔”的意思是( )。
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写的一首( )言( )诗,“闻”的意思是( )。全诗围绕( )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 ,开头的表现是 。接着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
, 。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 , 。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 , 。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是非常( )。(这里用了烘托的手法)。6分
七、《已亥杂诗》是( )朝( )写的,这是他的《已亥杂诗》中是第( )首。
全诗写到: , 。 , 。
其中“九州”的意思是 ;“生气”的意思是 ;
“恃”的读音是 ,意思是 ;“喑”的读音是 ,意思是 ;
“万马齐喑”是比喻 。“究”的意思是 ;“抖擞”的意思是
。10分
八、苏轼是( )朝的( )( )( )。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饮湖上初睛后雨》,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 , 。
他写的( )诗《题西临壁》有两句 , 。常用来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是( )名。这首词还有“序”,是: , , 。交待了写这首词的背景和原因。这首词还分成上阙和下阙,上阙是:
, , 。下阙是:
, , 。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在课外,我还读过苏轼的词作《 》和《 》,我积累了名句:
20分
九、我们学习了宋朝词人王观的《 》。他起首用( )比喻( ),用( )比喻( )。然后进行( )问,“ ”?然后回答:“ 。”这是指 的地方。接着,作者感叹: ,
。最后,作者嘱咐( ): , 。
14分
十、你喜欢古诗词吗?并说说为什么?(2分)
十一、附加题:(10分)
1、李白被称为“( )”,默写两首他写的诗(5分):
2、把《江畔独步寻花》改写成一段写景的文字,看谁能忠于诗意,又写得优美动人。(5分)
一、“古诗词背诵”的使用
■ 不必占用教学时间来讲解:
■ 利用注释了解诗词的大致意思,重点在背诵上;
前面11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掌握了一些了解古诗词大意的基本方法。这组中安排的古诗词,是为了体现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而设计的,提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利用自己在小学阶段掌握的语文能力来独立学习。因此,这10首古诗词,不要求教师像以前教学古诗那样,占用教学时间来详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