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星月夜(满天星斗的夜晚)
英文名称Starry Night
法文名称Nuit etoilee
荷兰文名称Sterrennacht
创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
创作地点圣雷米Saint-Remy
创作时间1889年6月
类型油画Oil on canvas
尺寸73.0x92.0cm
现存纽约现代艺术馆 New York,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歪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中眩目的奇幻景象。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火焰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
有种普遍的说法,由于这是梵高在精神病时期所作,世人普遍认为这是梵高想象出来的美妙情景。有人却认为,这似乎更是感到安全和隐晦的产物,作为歉意和爱的表示,什么也没有了的梵高割下耳朵。由于疯狂的行为,这由心里发出的真实情感,就这样被送入精神病院。而这时期的梵高,事实上却创作了150多幅作品,精神病人真的有这样的能力和心情吗?不能从精神病的认识中摆脱出来,只是不想说也不知道说什么罢了。艺术并不是越会画就越理解别人的心情,更不是认识的作品越多,越理解作者的心情。请不要亵渎悲伤的人。
红褐混合的火焰预示着要从情境内逃出的痛苦,与画布顶点的距离也是绝不能逃出的理由,云层和夜空形成漩涡,不断的吞进吐出,困惑、解脱、痛苦不停缠绕。平静的村庄上方占据了大篇幅的疯狂与悲伤。画布没有真正的如“流动的星夜”中说的那样流动,是悲伤在缠绕着作者,不是画布,画境永远是静止且立体的,每一笔都体现着作者当时的心情。时间不同,心境不一。星星、月亮和希望的光晕,不停挣扎着释放,可终究没有到达村庄里面。仿佛幸福没有照到悲伤里那样。
《星夜》作于1889年,观赏这幅作品,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的世界。整个画面充满了紫色和黄色的和谐,密集的笔触汇集成旋转的线条,把人们引向神秘绚丽的夜空。单纯的黄色所点绘的星星在画面上闪烁着明亮的光彩;在画面的左上角,一弯桔黄色的新月笼罩在一片光晕之中,好像在热情地呼唤着人们心中美好的感情。整个星空宛如一条巨龙在不停地蠕动着,给人以骚动不安的感觉。由相对平缓的笔触画出的远山、丘陵和旷野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一座安详静谧的小山庄;在近处,一棵褐绿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型的火焰由大地的深处升腾出来,直冲向美丽的夜空,使人感到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星夜》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爱,画家在描绘和赞美大自然的同时,也表达出了自己动荡不安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感受。即使在今天,我们站在这幅名作面前,仍然能够感受到画面中蕴藏的那股神圣的力量;它激起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起我们对艺术的渴望,也激起我们对《星空》的作者——温森特·梵高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