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里面,珍妮得得是什么病?艾滋?

2024-12-08 07:14:4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我觉得应该是影射艾滋病。艾滋病最早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美国被识别,并受到当时里根保守政府的忽视。
对于阿甘父子看上去相安无事。我有以下理解。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阿甘正传》是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艾滋病才刚刚刚刚进入人们的视野。所以有没有可能原著作者对艾滋病的了解没有现在的我们这般详细,这样笔下留情放了甘父子,而电影导演处于相似的原因并没有修改这一设定;当然导演也可以出于自己的目的没有修改这一设定。(因为才疏学浅能力有限在下没有读过原著小说,希望读过原著的朋友帮在下确定小说的结局中甘父子如电影中平安)这些是在文学艺术层面上的分析。
其次,我们可以作出假设阿甘父子虽然没有发生病变但它们都是HIV病毒携带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一部分人一直无症状,直接进入无症状期。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个体差异极大,这可能与入侵艾滋病病毒的类型、强度、数量、感染途径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健康状态、营养情况、年龄、生活和医疗条件、心理因素等有关。一般为6-10年,但是有大约5-15%的人在2-3年内就进展为艾滋病,称为快速进展者,另外还有5%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可以维持正常达12年以上,称为长期不进展者。(以上材料来自百度百科)以这样的结局结尾可以想象《阿甘正传》是一部没有写完的悲剧。
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阿甘父子没有问题,只有珍妮患有艾滋病
那么假设珍妮在和阿甘发生XX的时候已经携带病毒。那么作为性传播这一途径其感染率一定不是100%,我不知道之前那位标注nanjiliehuo 的朋友的感染率数据的可信度,但是我看到过相应官方报道是有人在泰国接触到HIV病毒却没有感染的事例。在关于母婴传播这一途径的搜索中我也发现了一些资料显示其感染率不是100%。至于阿甘与珍妮结婚后我倾向他们没有再发生XX,因为珍妮的身体日渐衰弱,阿甘的情况也是众所周知。(自然了也有在婚后他们发生XX的假设,所以阿甘有可能是携带者,那么这也将是一部悲剧)
那么假设珍妮在和阿甘发生XX的时候没有携带病毒。那么在怀了小阿甘时也没可能通过母婴传播的途径感染孩子。(这里也存在其他可能性,比如在怀了孩子的时候珍妮感染了HIV,那么小阿甘有可能是一个病毒携带者;又比如这个孩子根本就不是阿甘的,这些假设无不把结局引向悲剧的方向)那么在有了孩子之后的珍妮可能因为血液传播途径感染病毒,(在电影之前的片段中有珍妮吸毒的片段,只是不知道那个时候的美国是否存在“卖血”的现象)也可能是性传播途径感染的病毒,(在电影中珍妮是被另一个男人接走的;在之前的片段中也暗示了阿甘的妈妈通过“某些交易”使得他能够上学,不排除珍妮通过类似方式养活小阿甘)直到后来珍妮或知道或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逝去,写了信给阿甘。
最后,我想说的是小时候看这部电影,只知道它是一部超励志的电影,(也有可能因为我当时看的不是完整版)现在看来这部作品中的桥段、影射以及可能的暗示更令人深思。这应该是一部悲喜剧或者就是一部悲剧。就像潘多拉的魔盒放出了一切坏的东西留下了希望,阿甘本身就是希望。
这便是我的一次有关电影《阿甘正传》的“头脑风暴”,向电影的主创人员致敬,向原作者致敬。

回答2:

可以确定是艾滋病,为什么阿甘和小阿甘没事,我来回答一下:艾滋病是性传播,但是单一次阴道性交,如果女方是患者,男方感染的几率大约是1%,如果男方是患者,那么女方感染的几率大约是3%,因为精液和阴道分泌物里都有病毒,但是男方显然比女方容易清洗,珍妮回绿茵镇不就就死了,而且她知道自己已经患病,所以应该会刻意保护阿甘,顺便说一句,肛交的感染几率比阴交大得多;小阿甘为什么没患病,孕妇和胎儿的血液并不是直接接触的,他们的物质交换通过胎盘屏障实现,胎盘屏障能够隔绝大部分病原微生物,母婴传播基本上都是发生在分娩过程中,胎儿身体受到挤压伤出血,与母体有体液交换,不多说,有兴趣可以百度胚胎屏障或胎盘屏障。

回答3:

是艾滋,珍妮在和阿甘xx前就已经得病了。电影中珍妮第一次回到阿甘身边后,珍妮非常的能睡觉,所以那个时候就已经暗示珍妮得病了。
至于艾滋为什么没有传染给阿甘和孩子,大家可以查一下艾滋病的传染方式和获病几率。你就明白,艾滋不是一定百分百传染,况且她和阿甘就一次。只能算是阿甘和孩子运气好吧!

回答4:

詹妮死于1982年,因此,她与阿甘进行上述对话时,还没有艾滋病这个名称。 她影片说珍妮死于一种病毒,其实影射的是艾滋病毒 没说清楚是什么 不

回答5:

我觉得可能是艾滋病,可能是珍妮生完孩子后为了养孩子得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