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德尚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人而无礼,焉以为德”。古人不仅将“礼仪”作为道德规范的基础,更把学“礼”上升到加强人们道德修养的高度。“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具有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社会的和谐、中国梦的实现,都是基于每个公民的努力,学习文化礼仪、做有素养的公民、创造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具体要做到以下两点:
每个公民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知礼行礼、彬彬有礼,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和追求。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注重礼仪,对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讲文明、守礼仪,成为衡量市民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的标准,成为反映城市文明程度、社会风尚和人文环境的标志。
礼仪规范,贵在学习;礼仪之美,重在实践。礼仪既有内在的道德准则,又有外在的行为尺度,对人们的言行举止和社会交往具有普遍的规范、约束作用。礼仪可以帮助人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遵循礼仪规范,就会得到社会认可和嘉许;违反礼仪规范,就会到处碰壁招致反感、受到批评。每一位市民都应该做礼仪规范的学习者,自觉、系统学习礼仪知识,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都应该做礼仪规范的实践者,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将礼仪规范融入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做一个守礼仪的文明市民;都应该做礼仪规范的传播者,通过自身学习实践礼仪规范的成果,生动具体地传递文明理念,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带动身边的人学礼用礼,形成“学文明礼仪、做文明市民”的良好社会风尚,从一言一行中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展现中华礼仪之美。
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