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
泽泻12 车前子12 猪苓6 熟地8 淮山9 牛膝6 山萸肉4 当归4 丹皮6黄芪10 升麻6 法夏8 鹿角胶8(烊化) 核桃仁9
1.药物治疗
(1)抑制脑脊液分泌药物:如乙酰唑胺(醋氮酰胺),100mg/(kg·d),是通过抑制脉络丛上皮细胞Na+-K+-ATP酶,减少脑脊液的分泌。
(2)利尿剂:呋塞米,1mg/(kg·d)。
以上方法对2周岁以内有轻度脑积水者应首选,约有50%的病人能够控制病情。
中医治疗
头为诸阳之会”,“脑为清灵之府”,头上布有“五官七窍”,人脑主宰着全身各部的生理功能,故又可以说“脑为精明之府”。脑的生理特点是“喜清宁,恶浊扰”。因于种种原因致使脑脊液失去正常代谢和循环,瘀积于蛛网膜下或脑室内,形成外部或脑内积水,使脑室扩大,脑组织受挤压而萎缩,导致脑功能障碍,形成所谓“浊邪上犯,清窍受阻”,甚则颅内压力升高,头痛、头晕及肢体功能失常等病症迭出。
中医以辛、苦、温、香中药组方,经鼻和口腔给药,外用和内服相结合,以辛散疏通气机,使气血流畅,苦温祛浊邪通经络,加速气血流能,使脑络得到濡养,而香窜经鼻入脑,以开脑窍醒神。使浊邪祛除,脑窍开通,神明伸张,恢复脑的正常功能和健康,以治疗脑积水。此种方法就是“通窍导水法”。
专家推荐——微创分流手术
据潘仁龙教授介绍,目前治疗脑积水最普及的疗法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并被认为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分流术起源于上个世纪30年代,为许多脑积水的患者提供了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各种分流管的生产,各种分流技术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脑室-心房分流术,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脑室-胸腔分流术,脑室-膀胱分流术等争先恐后地被发明应用,但并发症太多,有许多惨痛教训,最终被淘汰,只有脑室-腹腔分流术被保留下来,并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脑积水。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专家潘仁龙教授说,患者脑脊液通过专门的导管引流至腹腔,可以避免脑积水的加重,减少并发症;脑脊液进入腹腔后,可由人体吸收并排出体外。需要指出的是,导管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的影响很小,与术前相比,意识不清、胡言乱语等症状全部消失,生活质量可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
护理
1、 室温保持在18~21℃,湿度55%为宜,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病房空气流通,为病员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治疗康复环境。
2、 饮食应易开脑窍、通经络、健脾益肾、填精益脑、强身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3、 作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作到亲切、热情、耐心地照顾病员详细了解病员的病情、家庭、社会环境,帮助病员及家属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变被动为主动,创造出一个接受治疗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4、 定时测量患儿头部,询问有无恶心、呕吐等病史。
5、 颅内压增高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意识、瞳孔的变化,有无脑疝发生及颅内高压三联症(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做好特护记录,记出入量。
6、 应用甘露醇降压时一定要快速滴入,在半小时内滴完,不可漏入皮下,以防局部皮肤组织坏死。
7、 预防并发症,颅内压增高时避免搬动,头下垫以软枕头偏向一侧并抬高15~30°,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时注意保护角膜,预防褥疮。
8、 危重病人做好抢救准备(器械、药品),必要时气管切开。
9、 对症护理,抽搐时通知 医生 给镇静剂,有缺氧指征时吸氧,高热时退热处理。
10、 指导家长或协助病员做功能训练,以主动运动为主。
11、 针对疾病病因及康复治疗原则治疗,做好出院指导以保疗。
做手术
我家小孩也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