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铝板幕墙胶为什么会鼓泡,同时打侧玻璃上又不鼓泡,是什么原因呢

2025-05-22 15:56:5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注胶时裹进了空气 ‍
硅酮耐候胶一般都工地完成注胶工作,作业条件较差。工人站在脚架上面注胶,注胶的均匀性不易掌握,胶缝里面容易裹进空气。施胶后胶缝表面刮压,修整光洁,胶缝里面的垫杆一般都选用闭孔的聚乙烯泡沫棒,裹进胶缝里面的空气不易溢出,胶缝修整空气压缩后,会产生向外的隆张力,耐候胶缝一般都较宽,厚度较小,提拱高位移能力的耐候胶,硬度都较低,胶未固化前很软,压缩空气的隆张力把胶缝慢慢撑起泡。这种现象在能提拱+ - 25%以上胶缝位移能力的耐候胶的应用上,更容易发生。相反有些允许位移能力较低的耐候胶,硬度较高,胶未固化前比较稠。裹进胶缝里面压缩空气的隆张力不易把胶撑起泡。所以,愈是能提供高位移能力的耐候胶,注胶时,更要注意注胶的均匀性。竖胶缝一般注胶可采用从下向上施胶,可克服一些起泡现象。更重要是工作操作者的熟练性和责任心。

2)注胶时接口潮湿
在室外作业,经常遇到降雨,特别是在南方的夏季,几乎天天都要下雨,如果降雨后,接口里面潮湿未干就直接注胶,等太阳照射粘结基材及胶缝时接口里面的温度升高,胶缝里面的潮气蒸发,会把未固化的、比较软的胶缝隆起泡,有时聚乙烯泡沫垫杆潮湿也会引起胶缝起泡。所以,施工时不可一味求进度,等到接口内干燥后,再注胶,可避免上述情况。
3)泡沫棒放气
胶缝里面的垫杆一般都选用闭孔型高发泡的聚乙烯泡沫棒,在旋转时由于不当挤压,造成内部气囊破裂,释放出空气,刚注完胶时会出现有气泡隆起或是有鼓起的外观,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一是将泡沫棒切割开,切割面向内侧。二是采开孔型泡沫棒或采用依发泡的聚乙烯泡沫棒,以克服上述情况。另外一种情况,耐候胶一般醇型比较多,醇型耐候胶在固化时会释放出乙醇,乙醇与有些泡沫棒起反应,如:一个工地采用大光明1031硅酮耐候胶施工时起泡。如换用大光明公司另一个肟型耐候胶注胶,就没有起泡了。遇到这样的情况,通过换泡沫棒或换胶,便解决了问题。
4)胶未固化时太阳暴晒
硅酮胶在未固化前是不能在太阳下暴晒的,特别是刚注完胶就让太阳暴晒,会引起胶缝内部出现蜂窝状气泡,从而引起肟缝外部隆起,这种情况在醇型硅酮胶使用时会更明显一些。在炎热的夏季施工,这种情况不易克服。采用注胶时避开太阳暴晒,会克服一些起泡现象,具体作法:上午在建筑物的西侧或北侧注胶,下午在建筑物的东侧或南侧注胶。注胶后,胶经过一段时间的固化,表层已结皮,太阳再晒时,有了一定的抵抗能力,便可克服一些起泡现象。
5)基材表面温度过高
硅酮胶固化时,所粘结材料的温度不能超过50°C,这个结论已被大多硅酮胶生产商认可,在基材表面温度超过50°C时注胶,就会引起胶缝起泡,在金属板幕墙的耐候嵌缝时,会遇到上述情况。在炎热的夏季,当太阳暴晒金属板时,特别是铝板表面温度会达到80°C,此时注胶极易引起胶缝起泡。所以应先在后半下午或阴天时注胶,以恬改善上述情况。
6)昼夜温差大,接口热胀冷缩较大
这种情况在铝板幕墙注胶时,较容易出现。铝是线胀系数较大的材料,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春天或秋天昼夜温度较大,而且太阳在中午直射铝板时,铝板表面温度可高达60°C~70°C,晚上温度降至10°C左右,大的铝板块,热胀冷缩也较多,接口位移较大,耐候胶嵌缝后,接口的实际位移是由胶缝来承受的,在固化过程中,过大的、反复的伸缩位移会引起胶缝起泡,所以在注胶时避开中午太阳直射最强时,以改善一些上述起泡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