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罗汉造像,一般是指十六罗汉像,也叫十六尊者像。他们分别是:因竭陀尊者、阿氏多尊者、伐那婆斯尊者、迦里迦尊者、伐遮罗佛多尊者、跋陀罗尊者、迦罗加伐磋尊者、迦诺迦跋黎堕遮尊者、巴沽拉尊者、罗祜罗尊者、注荼半托迦尊者、宾度罗跋罗堕尊者、半托迦尊者、那迦希尊者、苏频陀尊者、阿密特尊者十六位。外加大肚和尚哈香尊者以及十六尊者的侍从羯摩扎拉(藏语称“达摩多罗”居士),合称十八罗汉。
藏传佛教中常见的罗汉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等。
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他们是在释迦牟尼入灭后至弥勒成佛之间的十六尊者,因此又被称为“十六尊者”。这十六位罗汉的名字分别是:宾度罗跋罗惰阇、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堕阇、苏频陀、诺距罗、跋陀罗、迦理迦、伐阇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啰怙罗、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
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据经典记载,此五百阿罗汉结集了佛法修得功德圆满,得到了五神通。
无数罗汉,
有名字的一般就是5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