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一种“心法”
夏天一到,人们便躲进空调房里,即使这样,现代人往往还要叫苦连天,抱怨四季里要是没有夏天该多好。此情此景,地下古人若是有知,非叹现代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可。
古人不幸,与空调和电风扇无缘,只能一把蒲扇使到秋。然扇子这东西用多少力得多少凉,一点便宜也占不了,用力过度了还有可能搭上一身臭汗。难怪唐朝诗人郑谷说使扇子是“汗流浃背曾施力,气爽中秋便负心”,意思是扇子使用起来会给人一种赔本的感觉。古人的消暑方式极其简单,普通老百姓如此,连大观园里的美女们也好不了多少。宝玉在《夏夜即事》一诗中道:“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金陵十二钗虽身居官宦名门,但也只能靠喝茶、纳凉和摇扇度过炎炎夏天。
即便如此,古人却不以为苦。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一个天气酷热的日子去拜访恒寂禅师,却见他在沉寂的房间内安静地坐着。白居易不解地问:“禅师!这里好热哦!怎不换个清凉的地方?”恒寂禅师说:“我觉得这里很凉快啊!”白居易深受感动,于是作了一首诗:“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所谓的“心静自然凉”,大概就是古人消暑的秘诀了。
有幸生为现代人,享受得到空调与冷饮,但在消暑上我还是倾向于古人的“心静自然凉”的“天人合一”说。“心静自然凉”不但是消暑的好办法,从保健的角度来看,保持精神上的自我宁静也是安度炎夏的一个重要内容。使人心静的方法有千万条,其中一条便是排除杂念、欲念,修心养性。
每当读到高骈的“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我就会有悦心娱性、凉风拂面的感觉。每当想起林语堂在《说避暑之益》闲扯避暑的一个心得,即可带几本小说手不释卷躺在藤椅上午睡,当朋友叫醒他,他可一面打哈欠一面喃喃地说:“啊!我正在看一点书,我好久没看过书了。”我就会觉得夏天的生活特别惬意,夏天其实很凉快!
话说到这里,好像顿觉凉爽多了,宜乎哉,“心静自然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