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的突击队只是渗透的一种形式,本来是侦查和破坏用途,德军为求突破堑壕战而希冀以强化火力的小规模渗透部队充当大部队进攻的前锋,是没有技术水平的新战术,属于不得已而为之。
二战德军在技术装备方面有了质的变化,不需要以重武装步兵为先导撕开敌方防线了,要不要使用突击队看战场情况决定,这只是个选项而已。
装甲集群后面会有摩托化步兵,就算是装甲师自身也会带有步兵旅,这些步兵虽然没有坦克,但有装甲车支援,还有突击炮---这些由炮兵操作的装甲车辆在一战时是没有的---随军提供直瞄火力支援。突击炮本身就是编入并伴随步兵部队的,尤其是苏德战场。
完整的部队编制都是混搭的,不会像一战一样受限于技术因素产生纯粹的步兵部队,装甲师内不会缺少步兵旅,而步兵师不会缺少突击炮。
胡蒂尔渗透战术理念,是由步兵引导火炮,不是现代的蛙人破坏行动。库尔斯克苏军也有强大的炮兵,甚至提前对德军炮兵阵地进行了首发打击,整个库尔斯克德军炮兵火力并不占优势(大约1:1.6),
炮不够飞机来凑,而德军同样没能取得制空权,否则由空军压制炮兵效果拔群。苏军战前对德军纵深机场进行了密集打击,德军则对苏军火车站进行了袭击,7月份苏军参展飞机2200架,德军2000架。
面对地雷和坦克预备队的苏军阵地,开阔地无论呼叫炮兵和空军还是伴随的突击炮支援,由坦克通过无线电呼叫都很方便,而遇到坦克不易前进的高地密林,则由先导营引导炮火。
炮火准备 然后装甲部队突破 分割敌军,步兵消灭残敌。一战时的风暴突击队战术还在使用,主要用在突破敌人防御的突击部队或是第一波部队,可强行打开雷区、堑壕区等防御地带的缺口,为后续步兵开路
二战中,德国用的主要是从一战中发展来的施利芳计划,既我们常说的“闪电战”。是一种突击战术,以机械化部队迅速突破对方防线。也就是说,二战用的战术是一战的继承与发展。
闪电战实际上就是由一战的步炮协同演变的,但是突击单位从一战的精锐步兵穿插改变成了由坦克组成的攻击部队,而步兵主要作用是清扫坦克部队进攻过后的敌人。两种战术都强调速度、穿插,打乱敌军阵线,捣毁重要目标,而且遇到难缠敌军时都是绕过去,尽量少交火,以提高速度。闪电战由一战的步炮协同升级为装甲部队、空军部队及步兵部队协同作战,其核心还是相差无几的。